本报曾以《22个孩子一个“爹”》为题,报道了牧民玛希毕力格自掏资金开办孤儿儿童福利院,为22个孩子当“爹”的故事。昨日,牧民玛希毕力格自筹资金300余万元,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正蓝旗第一家私立孤儿福利院“上都镇博爱福利院”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搬入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玛希毕力格说,新投入使用的博爱福利院,有蒙汉语书屋、课外活动间、洗澡间,还配有电脑、电视、食堂等。其实吃百家饭长大的玛希毕力格从小便萌生了一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像他自己一样的孤儿,让他们拥有欢乐的童年,能安心上学,健康成长。
2008年,玛希毕力格拿出自己经商积攒的40余万元,创办了正蓝旗第一个民办儿童福利社会机构——上都镇博爱儿童福利院,开始收养孤儿、弃婴、单亲特困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成为一名社会福利工作志愿者。
2010年,原上都镇博爱儿童福利院,在城镇整体规划中被拆除,玛希毕力格租了一套公寓楼给博爱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临时安了家。2011年,玛希毕力格投资300余万元的上都镇博爱儿童福利院公寓楼建设项目开工。他用“博爱”温暖了孩子孤独的心,创办福利院以来,他收养的孤儿中,有3名孤儿考上大学。玛希毕力格不仅承担了他们的读书、生活费用,还雇了阿姨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如今,玛希毕力格看着孩子们住上设施齐全的公寓楼,他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就会露出幸福和自豪的神情。他说,自己不图什么回报,只要这些孩子也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就心满意足了。(记者 张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