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喜迎党的十八大:感受新生活 喝彩新变化
 

  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旅游等是民生最基本的内容。近1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这些基本内容不断发生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本报记者通过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用最亲切的视角与一些“有故事的人”亲密接触,记录他们生活的变化,感受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从而折射了我区“富民强区”政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让我们共同感受新生活,喝彩新变化!

  拒绝“赶鸭子” 做个“自游人”

  “旅游嘛,图个高高兴兴、自由自在!像‘赶鸭子’似的有啥意思!”谈起旅游,在自治区一所高校当老师的晓华颇有感触。2007年暑假,晓华和20多个同事一起去大连旅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特别激动。膛水、捞海带、捡贝壳和鹅卵石,正玩儿得兴起,导游却催着撤离,觉得很扫兴。”从那以后,晓华常常约三五好友自驾游。

  游是乐事,游得自由才能乐起来。毕业一年多,在一家政府部门当宣传干事的张康是徒步旅行爱好者。5月1日,张康从霍林郭勒市出发,3天徒步200多公里到达通辽市。“回来后心情大好,很快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那时候是科尔沁草原最美的季节,一个人边走边看,想喊就喊,想唱就唱,感觉压抑的情绪一下子宣泄出来,轻松多了。”张康说,每次徒步旅行都会给他留下一些难忘的印象:青青草原上那对放牧的夫妻仿佛神仙眷侣;山里突然跑出来狂吠的牧羊犬吓得他夺路而逃;一个拉牛的大货车司机要捎他一程,他谢绝了。半小时后他走下山坡,发现司机在那儿边吃饭边等他,上车后跟司机聊了一路。“这些奇遇让我感到兴奋和温暖。走出城市,和大自然相拥的感觉真好。”

  国人普遍喜欢扎堆出游,人多自然热闹,但亦有众口难调的纠结。“几年前的深秋,和3个舍友一起去北京香山看红叶。爬上香炉峰后,还没等我从层林尽染的美景中回过神来,舍友们照了几张相就开始吵着要下山。自己虽不尽兴,也不好坚持,但觉得遗憾。”在媒体工作的秋月总结出了自己的旅游心经:“众乐不如独乐,情投意合的玩伴儿难找,想玩就去,一个人也要出发。”去年秋天,秋月毅然决然地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只身去了西藏。“因为不想辜负十一长假,就一个人忐忑着上路了。从那以后,不论再去哪里我都不害怕了。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纸上得来终觉浅,何不且行且看且珍惜,做个‘自游人’!”(记者 陈春艳)

  加入新农合 治病减忧愁

  近日,68岁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生态移民黄文义准备去医院复查一次。不久前,他由于高血压引发心肌梗塞,被送进了医院。一个星期后,黄文义康复出院,6500元的住院费他自己只掏了2500元。“要是在以前,住上这么一次院,一年就白忙乎了。”黄文义说。

  黄文义原是准格尔旗暖水镇德胜西村恒胜榆社的村民,赶上生态移民,全村整体搬迁到薛家湾镇。2007年,村里组织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初,很多村民都不信任合作医疗这种新鲜事物,黄文义的妻子周秀女就不信。“那会儿我估摸这是骗人了,吃一盒感冒药还得5块钱,交10块钱就能报销住院费,哪有这样的好事了!”61岁的周秀女回忆说。当年,和周秀女一样担心被骗,很多人都没有加入合作医疗。

  2008年初,周秀女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加入了合作医疗。不久,周秀女颈部发现一个血管瘤,住院做了手术。术后儿女提醒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报销手术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周秀女拿着合作医疗的“红本本”和住院发票到准格尔旗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去报销,没成想,几千元的费用一大半都给报销了。这“红本本”真的管用!村里人听说了,都纷纷加入合作医疗。“参加了新农合,有了病就不用再扛着了。”周秀女高兴地说。

  据鄂尔多斯市卫生局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计,2012年,该市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0.27万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75%,新农合最高补偿额达12万,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0.52倍。该市从2005年开始推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目前,新农合已为农牧民累计补偿8.5亿元,大病保障范围由8种扩大到20种,对大病患者报销费用达到就医总费用的50%以上,有效缓解了农牧民与城镇困难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记者 王远征)

  受惠好政策 家贫不失学

  金秋开学季,内蒙古大学举行了2012级“绿色通道”入学新生资助仪式,200名贫困新生现场领到资助款。

  来自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的刘娜,就是其中的一员。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刘娜通过网络申请“绿色通道”,填写了很多表格。8月末,她顺利入学,还领到了资助款。发放仪式上,刘娜抱着学校赠送的一套御寒棉衣,觉得这个凉意渐浓的秋天变得格外温暖。

  “我很幸运,如果没赶上那么多政策和资助,这辈子可能没机会上大学了。”从上学开始,失学的恐惧一直伴随着家庭贫困的刘娜。“同村一些哥哥姐姐因为家里条件困难失学了,有的去饭店当了服务员,有的去理发店当了学徒,赚钱补贴家用,我很怕自己像他们一样。”

  刘娜的父母务过农,后来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供她和妹妹两人上学。几年前,父亲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耗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堆债,家中困难到极点。刘娜当时上初中,妹妹上小学,原本面临失学危险的两姐妹,赶上自治区施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两免(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政策,保住了上学的机会。

  后来,虽然父亲的病日渐好转,却再也离不开药,全家靠母亲一个人微薄的收入生活。“初中3年我没交过学费、书费,学校也有校级和国家级的各项贫困补助,我享受过好几次200—1000元不等的补助,心里那个高兴啊!因为每次得到资助,都意味着减轻一分妈妈的负担。”懂事的刘娜说。

  2009年,刘娜上高中,享受了自治区对农村贫困生每学期补贴1000元待遇,相当于减免了学费。2012年,自治区施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使刘娜顺利读完高中,考上了大学。同时,刘娜的妹妹也上了初中,学校按自治区政策,不仅减免了她的学费、书费,还补贴了住宿费,甚至连每天的午饭也补贴3元。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经过绿色通道踏进大学校门,一路走来,刘娜觉得未来充满希望。(记者 白江宏 实习生 杨晓慧 刘子艳)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水稻之乡”喜增收
乌海葡萄丰收了!
集贸市场人头攒动
“彩色雾凇”美景
安居工程安民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市225个小区老旧楼房穿新衣
内蒙古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