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辉煌内蒙古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这十年】经济:从高速发展到稳中求进
内蒙古新闻网  12-11-02 16:01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内蒙古扶持服务业的行动没有单纯地停留在一个规划上,而是有计划地付诸了实施。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和速度尤为明显,很好地实现了传统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创新创业的衔接,激发了第三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和速度。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

  田向明最近对商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他将自己的服装商业连锁店和金银首饰店从3家开到6家,服务范围从呼和浩特延伸到鄂尔多斯。

  作为呼和浩特欣雅商贸公司的负责人,田向明深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而商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田向明涉足商业已10年有余。在摸爬滚打中,他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一些认识。他对《北方周末报》说,过去,由于具有资源禀赋的优势,内蒙古工业即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

  在他看来,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尽管贡献了大量GDP,但人均GDP却并不高,导致购买力不旺,商业发展缓慢。

  田向明说,三产的发展有助于拉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

  自治区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显示,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长期研究产业发展趋向的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认为,由于政府产业规划要求,大量资本一度涌向工业产业和利润相对较高的创业,而服务业涵盖的物流、旅游等产业由于投资回报期长,发展受到部分限制。

  但工业一业独大的情形在进入“十一五”时期有所变化,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尽管是不断增加的,但速度已开始放缓。

  进入2010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的比重开始出现重大变数,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开始上升。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年末,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三产比重提高到36.1%。

  付东梅告诉《北方周末报》,2000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三次产业结构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呈现出“二、三、一”的位序,农业(第一产业)产业增加值首次落后于第三产业。

  到了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又下降7.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增加了7.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有提高,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的“二、三、一”比例已维持10年之久。2009年,内蒙古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0%以下。

  付东梅分析,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32.7:45.4:21.9变为2011年的9.4:54.5:36.1。总体上看,第一产业逐年缩水,第二产业呈持续上升态势,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也呈持续稳定上升态势,并于1985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但和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上升的幅度较小,平均每年增加不到0.5个百分点。2006年~2008年连续3年在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25个百分点。

  大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已成为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内蒙古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阶段。

  在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GDP中占有支配地位。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知识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在付东梅看来,内蒙古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目前已从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但内蒙古第三产业整体规模有待提高。

  来自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的一份资料表明:内蒙古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七五”时期就已突破30%,但目前仍然在35%上下徘徊,距离占GDP50%尚有距离。

  统计还显示,目前,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50%,而经济较发达的广东省第三产业比重在44%左右。而与内蒙古同属不发达地区的甘肃、青海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40%上下波动。

  重要的是,内蒙古扶持服务业的行动没有单纯地停留在一个规划上,而是有计划地付诸了实施。付东梅说,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和速度尤为明显,很好地实现了传统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创新创业的衔接,激发了第三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和速度。

  工业经济正在转型

  鄂尔多斯曾经长期从事煤炭运输的赵平说,今年煤炭行业整合和煤炭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煤炭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面临生存困难。

  在赵平看来,煤炭企业转型是迟早的事。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付东梅说,进入2000年,内蒙古GDP增速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但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的问题,且产业链和价值链都还处在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大,品牌产品少、规模小,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中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最佳配置,产业分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化。

  据了解,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将内蒙古推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舞台。

  “意见”明确了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四大战略定位。

  进入2011年以来,内蒙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壮大现有优势产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新的优势产业,使优势进一步增强,总量进一步做大。

  令人欣慰的是,内蒙古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的发展方式由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典型粗放式模式,向清洁型、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有所缓解。

  目前,内蒙古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区内的投资需求随产品升级换代发生变动,并随之引起生产技术相应的变动,这些都与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

  然而,就内蒙古的经济转型而言,完全替代式的经济转型模式并不科学,也不现实。付东梅说,近年来,内蒙古提出大力发展接替产业作为内蒙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但对优势特色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仍需重视。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当前内蒙古产业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占77.9%,其中能源产业占到了37%;另外,通过资源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测算,2005年~2010年,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贡献率由2005年的15.58%平稳上升到2010年的26.02%。6年间,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基本保持平稳的上升状态。主要资源型产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贡献率最大。

  相关研究表明,资源型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普遍较高,如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关联度高达0.95,远高于机械、轻工等加工工业。同时,资源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它的上游可以扩展到能源开发领域,下游能发展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国内外实践也表明,资源型产业可以延伸相当长的产业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坚持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两条腿”走路,建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年来逐渐成为内蒙古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内蒙古的快速崛起,走的是一条依托而不依赖资源、不断转型升级的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2011年,内蒙古工业增加值达到7159亿元,居全国第13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3%,继山西、河南、江苏之后,内蒙古成为第四个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的省份,标志着内蒙古已经从农牧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工业主导型经济并正在向服务业经济过渡。

  “1吨煤直接销售的利润是145元,如果用间接煤制油法,制成油的利润就会翻倍,附加值提升100%。内蒙古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同时也是带动整个内蒙古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之一。”付东梅说。

  在“及早转型、主动转型”思路的指引下,内蒙古在继续大力发展煤及与煤相关产业的同时,努力培育更多的支柱产业发展。由此,装备制造、云计算、农牧业产业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在最现实的路径上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延伸着产业链并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升级。

  统计表明:从2002年~2011年,内蒙古经济总量从1725亿元增长到1.4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1元增加到2.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86元增加到6642元。

  10年里,内蒙古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全国第15位,成为中国5个自治区中首家、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人均GDP由2002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万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6位前移至第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超越7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5位升到全国第18位,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全国后列到中列的跃升。

  进入2012年第三季度,内蒙古GDP增速达12%,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63.5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485.87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3853.81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的4.3:59.9:35.8调整为4.3:60.0:35.7,相较上年同期,二产比重略提0.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略降0.1个百分点。

  内蒙古经济的发展速度减缓,但重视发展质量所带来的效益将内蒙古带入一个相对正常的发展时期,内蒙古不再追求所谓第一,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在”富民强区“中,把富民放在优先位置。

  人们由此期待着又一个“内蒙古现象”的出现,有谁能否认人口少、产业布局均衡的内蒙古不会在未来再次走入前列?(记者 王林喜)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开鲁大葱丰收了
十年生态:脚踏实...
库伦旗通火车了
深秋美景
金秋喜事有几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内蒙古落成国家登山步道示范工程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