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北方,活跃着一支以执行森林保护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雄师劲旅,哪里有火情,哪里就会出现橄榄绿的身影,他们就是被誉为“和平年代的野战军”的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
这支成立于1952年的部队,如今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60年来,他们始终以保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己任,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每一名官兵都甘做一片普普通通的绿叶,从炫舞枝头到回归大地,为了这片浩瀚林海更加郁郁葱葱而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长刘根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森警官兵对绿色的忠诚。
1067万公顷森林、410公里中俄边境,这是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的防区。94.7万公顷的北部原始林区是防区的重点。2012年5月,在“7.28”特大森林火灾10周年之际,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与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一道,又一次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北部原始林区绿色保卫战。
说起2002年震惊全国的“7.28”特大火灾,参加过那场战斗的官兵至今记忆犹新。2002年7月下旬,受连续干旱和干雷暴天气影响,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夏季森林火灾。作为主战部队,大兴安岭支队最早开进火场,连续作战近一个月,独立和参与扑灭了6个火场,歼灭大火头60多个,扑灭火线300余公里,开挖防火隔离带280余公里,创造了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运送给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靠人力扑灭大范围雷击火的奇迹。在扑救2号火场时,因为山高林密,风向多变,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立体燃烧,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官兵们多数时间要四肢着地爬着扑火和开挖隔离带,很多官兵的眉毛、头发烧焦了;有的胳膊上烫起了一串串水泡;有的指甲掀掉了,鲜血直流;有的鞋磨烂了,露出了脚趾;有的裤子磨破了,用树根一扎,继续投入战斗;有的发烧、腹泻、烂裆,仍然不下火线。支队官兵挑战生命极限,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过6天7夜的连续奋战,使2号火场全线封闭,成为这次灭火作战中第一个告捷的火场,坚定了全体参战官兵决战决胜的信心。2号火场灭火战斗胜利后,支队官兵不怕疲劳,又连续转战5个火场,灭火头、攻险段,哪里任务艰巨就到哪里战斗,哪里有他们哪里就人到火灭。在近一个月的灭火作战中,参战的支队官兵没有刷过一次牙、洗过一次脸、换过一次衣服、脱衣服睡过一次觉,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
大战是大考验,也是大思考。“7.28”灭火作战,不仅砥砺了支队官兵的精神与意志,更成为部队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灭火作战重大转折的标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战斗作风,只有在高科技装备的支撑下,在不断适应中心任务的新军事变革中才能发挥更加巨大的威力。”
支队长刘根善说,“部队从初创时仅靠‘一人一马一杆枪’巡逻护林,发展到今天水陆空立体灭火作战,靠的就是坚持走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之路。”
“7.28”之后,支队党委紧跟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步伐,谋打赢之策,练打赢之功,有效转变灭火作战模式,紧紧围绕精兵、精装、精训、精打的目标,不断加强组织指挥、灭火装备、应急力量和综合保障建设,先后引进了化学灭火炮、脉冲灭火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水泵等国内领先、国外先进的特种灭火器材30余种,自行研发、革新了直升机吊桶增容等30多项成果,率先组建了我国森林部队第一支集索滑降、装甲车、灭火炮、水枪、水泵等灭火手段为一体的特种分队,总结推广了28种特种灭火作战战法,在灭火作战中发挥了拳头和尖刀作用。
部队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了指挥自动化联网、火情监测和天气预测联网、战区超短波通信联网,实现了信息保障的数字化和全天候;在作战模式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常规灭火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型灭火转变,由单一的人力灭火向以水灭火、化学灭火、人工增雨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地面运输向机械化投入和特种运输并举转变;在战斗力提高上做到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和战法创新,灭火作战能力大幅跃升,独立作战24小时扑灭率在96%以上。
2008年8月2日,大兴安岭乌源林场,狂风大作。15时许,6级强风裹挟着2米多高的火头,卷起200余米的火龙,蹿上树冠,越过林间公路,凶猛地冲向山梁……危急时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装甲灭火分队突入火场两翼、直升机索降分队机动到火头正前方。一时间,水炮、高压水枪、脉冲水雾灭火器、直升机吊桶等灭火武器对着火头“万箭齐发”。不到50分钟,火头悄然而遁。
2010年6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与黑龙江交接处发生森林火灾,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的官兵,奉命奔赴火场。火场的情景令官兵们震惊:火魔发疯似地迎面扑来,头顶上被烧断的粗大树干不断砸落,空气中散发出逼人的滚滚热浪。到达火场后,官兵们迅速展开攻坚战,刹那间,风力灭火机轰鸣作响,高压水泵、水雾喷射器等高科技灭火装备在火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不到2个小时,一个火场的火魔就被征服了。
从1987年大兴安岭扑火告捷到2006年5.25免渡河森林大火,从红花尔基扑火到永安山战役,每一场胜利都凝结了官兵的汗水、血水乃至生命,也记载下这支森林支队血染的辉煌。部队组建以来,先后扑灭1000多场森林大火,1300多人光荣立功。(记者赵文萃 通讯员刘洪林 毛亚团 王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