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9点30分许,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巡防一组请注意!巡防一组请注意!虎山东路电器厂对面的平房居民区,一个老人丢了家门钥匙,请立即救援!”3分钟后,两辆巡警车赶到现场,82岁的任作伦老人焦急地等在那里。巡警很快打开院门,把他扶回家中。
每天晚8点到早7点,是集宁区巡警的上班时间。当晚,记者跟随巡防一组的4位巡警一起“守夜”。
离开虎山东路,巡警车继续在辖区内巡逻。4位巡警头戴防暴头盔,手戴黑色防刺手套、身着防刺背心,车上配备有催泪瓦斯、警棍、执法记录仪等防暴装备,个个精神抖擞。
一边走,一边聊。今年33岁的一中队中队长贾勇说:“我当巡警快3年了,这3年我们集宁的夜间发案率降下来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两年前转业的巡警苏波说:“我爱人劝我别干巡警啦,太危险!一年里,我在执行任务时鼻骨、颅骨先后被打成骨折。我就跟她说,你看我们中队的同事,贾勇队长鼻骨骨折,巴特尔肋骨骨折……做出牺牲的不只我一个。况且,每次帮助流浪者找到归宿、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我就觉得值!”
说着,苏波摘下头盔,只见他脑后有一道2寸长的伤疤;再用手摸摸他的鼻梁,坚硬而冰凉。
夜里10点10分,对讲机再次响起呼叫:“一组注意,虎山区一马路二排居民报警,有可疑人员潜入居民院里了,请迅速赶往现场……”
贾勇将车头一转,不足2分钟就到了事发地。这里是一条小巷的尽头,一团漆黑。4位巡警手执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搜索前进,并打通对方的电话,确定具体方位。
说时迟,那时快。苏波突然停住脚步,指了指一个红色漆皮的大门,旋即和贾勇分别一跃,双手攀住2米高的门檐,猛一发力,右腿迈上横梁,再把一只手搭上房檐,双手一托,人就上了房顶,整个过程不足10秒。
只听院内传出暴喝:“不许动!不许动!”一个流窜作案的惯偷就此落网。
当晚0时许,巡逻车回到巡警大队院内,其他组的车也陆续返回。原来,消夜时间到了……
走进食堂一看,热乎乎的稀饭、烙饼,还有咸菜,都已经上了餐桌。当晚执勤的8辆车上的30位巡警鱼贯而入,互相打着招呼。记者暗暗记时,整个用餐时间不到10分钟,碗一撂,大家又出发了。
“集宁区施行365天、每天24小时无缝巡逻制度,巡逻大队有100个巡警,大多是30岁左右的复转军人和大学生,每个巡警一个班要连续工作24小时,上一个班,可以休息一天。”当晚带班的大队长宋晓光说,“巡逻大队组建两年了,每年破案1500多起,其中包括多起命案,工作十分艰苦,几年来大家执行任务时受伤、生病的都有,但没有一个提出过调离的事儿。”
走进大队会议室,群众送来的上百面锦旗挂满了三面墙。
次日凌晨1时许,一名男子从集宁火车站附近的一处自动柜员机上取完钱,缓步走出。记者问他:“这么晚一个人取钱,你不害怕?”他笑了笑,指着不远处闪烁着的警灯,说:“到处都有巡警,有什么好怕的?”(记者 毛锴彦 通讯员 贾永亮 孟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