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集宁一中男女生校园非正常接触处理办法引网友热议
内蒙古新闻网  12-11-22 10:23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家长:引导男女生正常交流是关键

  对于非正常接触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记者在11月20日随机采访了集宁一中的几名学生。采访中,一些学生对于学校的这项规定表示理解,但是并不认同。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说:“我们都已经成年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认同的原因是,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让我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不认同的原因是,如何界定男女生非正常接触?难道男女同学之间除了恋爱关系外,就没有真正的友谊吗?”

  王军(化名),集宁一中高一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谈及这个话题,王军告诉记者:“我个人认为,正常引导男女生正常交流才是关键。‘集宁一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这句广告语非常深入人心。不过,学校如果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应该不单是指学生们事业上的成功,应包括生活上、道德品质上也有所成。高中学生的年龄已经达到或者接近成年人了,如何处理好正常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王军说,“我不支持学校里搞这样的处理办法。如果学校硬要这样搞,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作为家长,我首先会跟孩子多交流,让孩子们认识到早恋的危害,还会告诉孩子们男女生之间该如何正常交流。”

  校方:未正式下发过文件

  集宁一中创建于1954年,2003年成为乌兰察布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最早确定的省级重点中学。

  11月20日,集宁一中教育处主任吕耀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宁一中目前有学生8000人左右,都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吕耀武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集宁一中男女生校园非正常接触处理办法(修订)》,学校并没有正式出台过,也没有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过,那只是一份草稿。”

  吕主任表示,学校是参照河北省衡水中学的相关管理模式制定的这项处理办法。学校在执行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界定很困难。这属于敏感区域。社会、学校、家长、学者都没有一致性的认识,作为学校,还是更倾向于软化管理,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做工作,硬性处理不切实际。

  吕主任说:“至于‘回家反省’这一说法,是很不科学的,应该叫做,学校协同教育。我们主要采取学校、家长、学生沟通达成共识,以劝导为主的方式,在发生问题时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校当初实行的这项规定初衷是从校园礼仪、校园风气上,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公共行为。这不是针对学生早恋的问题,早恋根本不是用这个能解决的,这完全是两回事。”

  谈到这项规定执行的效果时,吕主任表示:“开始时还稍好。到后来,就很难!”

  记者问到:“学校的这项规定是否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到的‘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正常交往’等有冲突?”吕主任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一些规定是很粗线条的,并没有针对性的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出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定就显得有些滞后了。当然,我们学校还是要竭力避免冲突,不能把男女生正常交往扼杀。大的原则就是,避免对学生有所伤害,阻止过度行为。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无可非议。”

  谈到学生触犯规定后扣分及记过等处分,吕主任明确告诉记者:“学校扣的分数属于学生个人品行考核分,根据不同情况,学校会灵活处理分数。处分的话,不带入学生们的档案。学校的目的只是想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责任编辑 魏佩 ]

笑逐颜开领津贴
苍天圣地·阿拉善
风雪铁路线 坚守保...
1000多只候鸟嬉戏...
呼和浩特举行锐武...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踏雪入户说盛会
锡林郭勒草原降雪降温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