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首府多个老旧小区的居民陆续给本报供热投诉热线打来电话称,他们所居住的小区供热质量不理想。造成老旧小区暖气不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相关部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11月20—21日,记者走进部分老旧小区,了解供热现状。
背景:老旧小区供热投诉多
通过查询资料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呼和浩特市不少居民区分别属于不同单位管理。随着这些单位的房屋逐步分权过户,原有单位管理的小区就陷入了缺管状态。与此同时,诸如二次管网老化、楼体、配套设施等一旦出现维修问题,往往因为一时资金筹措难等原因不得不被搁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首府目前有老旧小区约1200个,而改造老旧小区也已经成为政府部门近年来民生工作的重点之一。自10月15日本报百日追暖大型活动启动以来,每日供热投诉电话不断。记者经过查阅投诉信息后发现,老旧小区的供热问题仍然是投诉重点。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建委12319城建热线了解到,老旧小区存在管网老化、居民家中没有保温层等诸多问题是致使老旧小区供热情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问题难得到解决就导致居民拖欠热费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也就激化了住户与供热公司的矛盾。
问题1:供热管网老化
时间:11月20日
地点:恒昌小区
家住呼和浩特市恒昌小区的刘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我家的暖气特别不好,家里面冷的厉害,为此我专门购置了电暖气。希望《北方新报》给予关注。”
随后,记者来到恒昌小区采访此事。走进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属于比较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道路、基础设施、楼体等均比较陈旧。20多分钟的时间里,记者先后采访了6位居民,结果仅有2人缴纳了采暖费。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居民表示,家中的暖气温度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有的居民则表示,家中的温度仍然不理想,影响日常生活,这也是他们不交纳采暖费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来到住在该小区的李先生家中。记者摸了一下他家的几组暖气片,发现温度很低。由于室温较低,他和老伴都穿着棉衣。记者随后从负责该小区的供热单位了解到,造成恒昌小区供热质量有好有坏的主要原因就是供热管网陈旧老化。陈旧的供热管网经常发生漏水和堵塞现象,而类似的现象一旦出现,作为供热方就需要马上进行维修,否则损失将更加严重。记者在走访了首府多个老旧小区和各大主要供热企业后发现,供热管道老化陈旧问题,是困扰老旧小区供热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问题2:没有保温层
时间:11月20日
地点:双树电力小区
“我们小区没有保温层,家里面的室温很低,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前,家住呼和浩特市双树电力小区的贺先生向本报反映。接到线索后,记者来到贺先生家进行采访,一走进客厅,记者明显感觉到室温不理想。由于室内温度较低,贺先生特意在卧室安装了燃气壁挂炉进行取暖。贺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楼体没有保温层,再加上供热质量不理想,小区居民有的在家安装了燃气壁挂炉,有的则购置了电暖气。
采访中记者发现,双树电力小区的楼体自建成以来就没有安装保温层。家住边户的居民李先生说:“由于管道老化,小区的供热质量本来就一般,再加上楼体没有保温层,所以家中的温度很不理想。”记者发现,虽然近年来首府加大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力度,但是仍然有不少老旧小区还未实施改造。对此,一家供热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对于老旧小区来说,陈旧的供热管道本身就是影响供热质量的罪魁祸首,如果再加上楼体没有保温层,想让居民家的室温达标,确实难度不小。
问题3:管道设计不合理
时间:11月20日
地点:二毛小区
“前段时间,供热单位的工作人员来我们小区检查供热管道后,说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是造成供热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二毛小区居民张先生日前向本报反映。为此,记者特意来到二毛小区张先生家进行采访。来到他家记者看到,相比较其他小区的供热管道,他家的供热管道更加细,而且管道布局也不太相同。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该小区其他住户家后发现,个别楼里面也同样存在供热管道不相同的情况。当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据他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热设备和供热方式方法也在进步和发展。二毛小区建于上个世纪,属于老旧小区。当初小区建成时,供热系统是按照当时的供热方式设计安装的,属于蒸汽供热方式,由于蒸汽的温度较高,所以供热管道相对较细。而现在,暖气管道由热水加热,这就需要相对较粗的管道来保证热水流量。也正是因为如此,较细的供热管道无法满足现代化集中供热系统的需求,这也是直接导致部分居民楼供热质量不高的原因。类似二毛小区这样的供热系统在呼和浩特市仍然存在一部分,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供热单位也没有特别理想的解决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管道改造。
难点:资金不足
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齐明林。据他介绍,二次管网老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旧楼房,由于年久失修,管道跑冒滴漏的现象严重,有的管道还因为结垢而导致堵塞,造成二次管网流量不足。此外,管道设计不合理、楼体没有保温层也是导致供热质量差的原因之一。齐明林说,呼和浩特市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目前的总供热面积为655万平方米,其中有70%以上的二次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连接热源厂和供热加压站的管网为一次管网,维修和更换应该由供热企业负责。从供热加压站接出通往采暖户的管网为二次管网,维修和更换应该由采暖方的产权单位负责。供热企业可以为其提供有偿性的维修服务。然而,由于一些产权单位已经倒闭或者一些住宅小区没有物业服务单位,这些陈旧的二次管网根本得不到维护,有个别地段的二次管网已经老化得像废弃的铁烟囱,用手指就能捅出窟窿。为了保证热力加压站正常供热,该公司每年只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老化严重的二次管网进行无偿修补。但是,这样的修补却是治标不治本,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对老化的二次管网进行更新改造。
齐明林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用于二次管网的维修费用都在200万元以上,这部分资金仅能用于对影响供热质量严重、急需维修的二次管网进行维护。虽然政府每年都为企业补贴一定资金用于二次管网维修,但是这部分资金捉襟见肘,无法满足二次管网维修需要。因此,单靠供热企业难以对老旧小区的二次管网进行全面维修。”
措施: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解决老旧小区暖气不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更新改造二次管网,二是建筑节能改造。对此,政府部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11月2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为了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2011年,首府加大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力度,并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对市区内约120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在具体改造项目中,包括完善配套设施(如更新补建小区内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居民急需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节能改造(包括楼体间保温、楼顶防水、安装防盗门)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计划,首府今年对市区内22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总面积约272万平方米,近13万人从中受益。
此外,供热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了解到,今年首府投资约4620万元,对存在问题的二次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共计110.3公里。采访中,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李贵民说:“每年采暖期结束后,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呼和浩特市供热管理办公室首先对上个采暖期内市民反映较为集中、突出的供热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逐步筛选出存在供热设施老化、弃管锅炉房等亟待解决问题的区域。之后,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供热管网改造、锅炉房拆并整合、应急接管弃管锅炉房等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个采暖期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下一步管网改造计划。”
进展:改造效果显著
据了解,今年,原内蒙古土产公司家属楼和乌兰小区先后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那么,两个小区改造后的供热效果如何呢?1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原内蒙古土产公司家属楼居民孟先生家采访。记者注意到,孟先生家墙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室温为25摄氏度。“自从小区做了保温层后,家里的温度要比往年高5摄氏度,我和家人终于可以热热乎乎过冬了!”孟先生高兴地说。据孟先生介绍,小区两栋居民楼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多年无人管理。居民楼没有保温层不说,就连窗户也走风漏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每到冬天最冷的时候,他家的温度只有15摄氏度左右,晚上睡觉时还得盖两床被子才行。得知这一情况后,相关部门将原内蒙古土产公司家属楼列入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楼体外墙保温、楼顶防水保温、更换塑钢窗户、硬化路面……经过改造,该家属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后,记者来到乌兰小区居民李先生家,看到他家的温度计显示室温为24摄氏度。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政府对我们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不仅做了保温层,还改造更换了供热管道。我家的室温明显高于往年。”
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认为,首府的许多老旧小区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的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渐陈旧老化,严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因此,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工作势在必行。作为实施改造工程的主体,政府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陈红艳说:“首先,供热管网改造的难点在于资金筹集,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供热管网改造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现有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改造力度,确保改造专项资金筹集并落实到位,保障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第三,对于暂时没有纳入改造计划、存在供热问题急需解决的老旧小区,应优先考虑解决,以确保居民温暖过冬。对于供热企业来说,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好老旧小区的供热工作。”陈红艳表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逐步来实施,对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政府部门应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对于住宅小区改造的经验和做法,使改造顺利实施,从而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记者侯锐 张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