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医托”当道 三局协同医院整治非法“拉客”
内蒙古新闻网  12-11-30 08:5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周末报  
 

  医院就诊老人被“医托”骗进小诊所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杨艾兰向本报记者举报,2012年11月10日,她的母亲(以下简称“杨母”)在内蒙古某医院看病时,被一个自称是老乡的熟人带到了另外的一个小诊所看病,并且开了2725元的药。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自己的母亲是不是碰到“医托”了呢?

  杨母回忆说,“我在医院拍了一个CT片,在上楼梯取片的时候,遇到个热心人。”

  据杨母说,这个自称是认识她的人,一见面就冲着她打招呼,“你来干啥来了?”杨母回答来看病的,他(即“医托”)关心地问道:“你咋病了?”杨母说:“我总觉得腿麻。”他(即“医托”)就问,“拍片没?给钱了吗?”杨母说给了,他关照说,“你找中医大夫就行了,用不着拍片,还白花钱。”

  随后,他(即“医托”)问杨母从哪来的,杨母说是从土右旗来的,“他(即‘医托’)就和我说是老乡。”杨母对《北方周末报》说。

  可是杨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认识这么一位老乡。但是,对方却说得那么肯定,杨母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记性不太好,又看着人家这么热心肠,就兴冲冲地跟着老乡去看名医了。

  杨母告诉本报记者,后来他(即“医托”)给一个大夫打了个电话,自己就被带到了一家诊所(后经记者查证,该诊所为“呼和浩特市华康综合门诊”)。到诊所后,他(即“医托”)说不用挂号,意思是他与大夫认识,可以省60元的挂号费。

  既不用花挂号费,又能让名医给自己看病,杨母觉得自己真的是遇到好心人了,心里很是感激。

  “上来就给我号脉,号完脉后对我说,是压迫神经。我说我还没去取CT片呢。大夫说,用不着拍片,吃中药就能好。再说了,医院那西药还不知道行不行,除不了根。看完以后,大夫就让他(即“医托”)带我找那个药房划价的人。然后就问我,你是准备带两个疗程的药,还是带1个疗程的药。1个疗程20天,2个疗程就是1个月。最后,我说我这么远过来就带2个疗程的药吧。”

  就这样,杨母拿着2725元钱的药回到了包头,听母亲讲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杨艾兰越想越不对劲,觉得这个中药也太贵了,那么这些药到底是什么药,能够治杨母的病吗?本报记者与当事人的女儿杨艾兰再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华康综合门诊。

  记者随当事人暗访:90块钱的中药究竟是什么?

  11月11日9点,本报记者和杨艾兰一行,以看病的名义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华康综合门诊部,开药后以报销名义索要了发票。

  随后本报记者与杨艾兰带着呼和浩特市华康综合门诊部开的药,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医药房请中医药剂师检查药品成分。

  药剂师告诉本报记者,看药物品种,有活血的药,像丹参、川穹,有帮助消化的药;称药的分量,这些鸡内金只值3毛钱。没有药方,这副药也就值十几元钱。这个药方是以健脾胃为主的,比较安全,吃不坏人,但是不治病。

  听了医生的话,杨艾兰十分生气,自己母亲花2725元买来的药,既不对症,又贵得离谱。

  “医托”现形 三局协同医院整治非法“拉客”

  在采访过程中本报记者了解到,“医托”其实就是医疗骗子,经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附近、地铁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大网络论坛、健康交流网站、正规医院及周边旅馆的人,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误入歧途,把患者骗到一些无医疗资质的小诊所去看病,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甚至抢夺财物。

  “医托”还经常趁病人在医院候诊时或在来医院途中,在路口拦截病人及家属,也有些“医托”在医院内装作曾经看病的患者,假借为患者找更权威的专家为名,欺骗病人及家属随他们去江湖小门诊就诊。

  本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呼和浩特市工商局了解到,他们也先后与内蒙古各医院联合开展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治理行动,以展板、传单、投诉台等形式开展宣传,维护医疗秩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悉,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累计打击“医托”200多人次。据执法部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医托”受雇于不出名的小医院或诊所,目的是非法“拉客”。

  农牧民成“目标群” 专家提醒谨防“医托”诈骗

  据知情人士介绍,“医托”行骗大多盯着远道而来的农牧民。由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很难得到有效治疗。而大城市的医院集中了最好的医疗资源,这必然造成农牧民生病后,赶赴大城市去治疗。这就给“医托”的表演提供了舞台,杨母就是典型的例子。

  “医托”难治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看病难、看病贵。二是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医托”进行有力地处罚和管理。

  根据1998年12月国家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活动的通知》,公安机关对抓获的“医托”只能给予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然而,这些罚款,都被转嫁到受骗的患者身上。风险低、利润大,让一些“医托”一再铤而走险。

  整治“医托”,靠常规的行政命令、治安治理等手段是难以奏效。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组建由大医院与中、小医院组成的医疗集团,超越行政地域,重点向农村倾斜,将医疗资源、先进设备共享,才能剥离“医托”赖以生存的土壤。

  在采访结束时,呼和浩特市医药房闫店长建议,无论是患了什么疾病,患者都应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切勿听信“医托”哄骗,不仅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耽误治疗时间。(记者 李敏)

[责任编辑 赵静 ]

四子王旗突降暴雪 ...
计生宣传走近流动...
内蒙古中西部出现...
辅导员“各显神通”
惜别警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踏雪入户说盛会
锡林郭勒草原降雪降温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