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砥砺,亮剑无声。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公安分局,这个市府所在地的平安“守护者”,在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前进的号角声中,爬坡上坎,纵横砥砺,实现了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跃升,与经济建设的“比翼齐飞”。
创新领路,改革人事
2009年1月20日,康巴什公安分局正式成立。新组建的公安分局,内设8个部门,只有82名民警,面临着基础工作空白,警力严重不足、装备短缺、民警实战经验缺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2010年7月,拥有全区“十大破案尖子”、“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我最喜爱的十大北疆卫士”等多项荣誉,享誉高原的警界精英刘学军同志被提任为康巴什公安分局局长。刚刚上任的刘学军,面对这个霓虹与车灯交织的城市和当时才成立一年,只有100多人的公安分局,感受颇深:肩上的担子愈加沉重,脚下的路子更为艰难。
当时的鄂尔多斯市在摘取“全国最安全城市第七名”的桂冠之后,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已向最安全城市的更高名次发起新的冲刺,而康巴什新区正是城市核心。
有人说,一座城市是否宜居,老百姓的安全感应该是主要指标。刘学军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上任伊始,刘学军迫不及待的寻求新的突破。2010年11月初,新区公安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走千家,进万户”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打开了警民交流的大门;2010年11月底,召开全局队伍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会议,从队伍管理入手提高自身战斗力;2010年12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从不同侧面培育民警的文化素养,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2010年12月20日,新区“网格化”巡逻警务模式全面启动。“几把火”引起了业内、媒体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对康巴什公安分局的评价是:“耳目一新”。
康巴什公安分局由原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乌兰木伦分局“变身”而来。“变身”后的分局,民警来自不同单位,新成员较多,人事管理机制、警务运行机制也与高速发展的新区不相适应,使康巴什新区的平安建设背上了厚厚的机制之“茧”。成就平安之梦,打造平安之城,必须破除机制之“茧”。
2011年初,康巴什公安分局从人事机制改革入手,率先在新区范围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双向选择、全员招聘”的人事制度改革,“畅通了两个出口、真正实现了两级聘任聘用”,队伍的攻坚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在队伍中逐步形成,民警主动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民警的特长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的良性人事循环机制,激活了内力,为各项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原动力。
科学谋划,华美转身
康巴什,作为鄂尔多斯市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已经成为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的中心,也因此步入了自己的“黄金成长期”。新区常住人口从2009年的9000人,到2010年的2万人,再到2011的6.5万人,2012年的7.2万人,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康巴什的治安能否跟得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体量的扩大,对年轻的康巴什公安分局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身为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局长的刘学军强烈地意识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总阀打不开,陈旧的思维定式就会影响康巴什公安的发展。他不止一次地在领导班子内部和全体民警大会上讲:““康巴什公安分局,一定要在‘新’字上作文章,创新警务机制,在平安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康巴什的发展是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康巴什新区的守护者,一定要看到康巴什发展的前景和未来,一定要解放思想、高起点谋划。”
2011年7月,刘学军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赴上海、杭州、南京、厦门等平安城市建设先进地区公安机关全面学习好经验和好做法。一行人白天考察,晚上讨论讲评。一路看,一路评,一路议。行程4000多公里,风雨无阻,连续10天,刘学军谓之“拉练”。练的岂止两条腿,跳出新区看全国,登泰山而知不足。一比一议,就看出了大大小小一堆问题,再结合新区现状一评一议,心里更是亮堂了不少。那就是必须用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康巴什公安分局的防控体系建设、公安队伍建设。康巴什虽然是一个崛起的新城,一切都是崭新的,但是面临的现实却是日益严峻的:城市体量迅速扩张,刑事犯罪呈上升趋势,新增矛盾多,不确定因素多。
见其远,观其大,知其时,谓之高明。几个地市看下来,不仅“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视野,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
许多人至今都记忆犹新,2011年夏秋之交,康巴什公安分局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创新了多项社会服务理念,改革了多项警务运行机制,可以说“动作不断”。“创新”和“变化”似乎成了那段时间的代名词。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高标准、高清晰、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审核,开工建设,分布在48条街道的1879个高清摄像头将使新区防控体系建设更加智慧、严密;新区路灯杆编码报警定位系统建设工作率先展开,4414根路灯杆的编码贴号工作和数据录入迅速完成;购进大批警用装备和警务用车,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更加有力;全警管消防机制初步建立,消防能力全面加强。
从2011到2012的两年间,康巴什公安分局领导班子推动“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建设平安城市”目标落实,构建起“覆盖严密的街面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防控、视频防控、卡点堵截、区域警务协作、虚拟社会防控”七张网络;构建起“信息更加灵敏、反应更加迅速、防控更加严密、机制更加健全、一体化运行更加高效”的现代化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人口管理、社区管理、消防管理、队伍管理等多项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多轮驱动同步发力,康巴什公安分局各项基础设施底子由“薄”变“厚”,基础夯的很实,公安工作实现华美转身。
治安与经济“比翼齐飞”
三年的砥砺奋进,康巴什公安分局成绩越来越明显,位置越来越重要,民警越来越忙碌。回首三年,从公安队伍建设到窗口服务水平的提升,从公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防控体系的初步成型,从群众安全感的改善到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太多的变化。在康巴什新区高速发展的几年间,康巴什公安分局从2009年拥有82名民警,警力严重不足到今天拥有17个部门、494名民警,从当初的警务车辆严重短缺到今天拥有63辆警务用车,从当初几个民警轮流使用1台计算机到2012年全局百名民警电脑拥有率达到114%,从队伍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到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从机制、制度不健全到网格化巡逻机制、全警消防机制、维稳处突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管控机制、网上督察机制等多项机制顺畅运行,平安建设的脚步不断跨越。
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这支全自治区最年轻的公安队伍,肩负维护市府所在地政治稳定、秩序安全的使命,以“三项建设”为主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发展,高效率推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三年来,康巴什公安分局共发现、调解涉众矛盾纠纷2759起,受理查处行政案件1508起,完成重大安保警卫任务229项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起,破案率达到58.1%,抓获犯罪嫌疑人297人,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净化治安环境为目标,构建全警“清网”追逃长效机制,两年来抓获各类网上逃犯212人,是本地上网追逃人数的3.8倍。三年来,康巴什公安分局在高标准实施公共技防建设的同时,规范社会资源的视频网络建设,为技防网络整体整合应用奠定了基础。三年来,新区公安队伍已锻造成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技能型、绅士型”队伍,顺利完成了新警转化。三年来,康巴什公安分局咬定创建“平安新区”目标,激流勇进,奋勇开拓,创下了“黑恶势力为零、双抢案件为零、涉枪涉爆案件为零、命案逃犯为零、安保工作零失误”等十个“零”的业绩,保持了新区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创造了人民群众满意率居全市最高、刑事案件万人发案数居全区乃至全国最低的突出成绩。(通讯员:刘利霞 王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