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旗人民政府与澳大利亚澳洲白绵羊育种协会、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考察鄂温克旗饲草基地建设。
点燃科技之光照亮双赢之路
应该说,全力建设乳、肉、草、马四大产业基地,是鄂温克旗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成功探索,而科技支撑则是其中更为深刻的内涵。
据了解,为了实现草畜平衡,减轻草场压力,2007年至今,鄂温克旗的牲畜头只数始终稳定在87万头只左右,较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了15万头只。
牲畜数量减少了,畜产品和牧民收人却增加了,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科技在畜牧业发展上的应用与推广,让鄂温克草原的畜牧业走上了美丽发展的双赢之路。
“以奶牛为例,过去,鄂温克旗的奶牛单产仅为1.5吨,现在可以达到4吨”,乌日图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头奶牛相当于过去的2B3头奶牛,单产提高了,饲养成本降低了,里里外外,牧民就增收不少。
为了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鄂温克旗通过开展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冻精冷配和胚胎移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长期不懈地开展奶牛冷配改良,引进高产奶牛,淘汰低产奶牛,仅过去5年时间,就利用荷斯坦冻精细管改良奶牛18万头。该旗借助奶牛良补和优质后备母牛补贴等项目,让4000多户牧民受益,仅鲜奶增产一项,就可使牧民年增收1400B2000万元。目前,鄂温克旗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事实上,不仅仅是奶牛,在鄂温克旗87万头只牲畜中,良种及改良种牲畜达到84.6万头只,占到了总数的96.8%。牲畜个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弥补了总量下降造成的损失,更为牧民节约了人力、物力,收到了减畜不减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