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天刚蒙蒙亮,记者揉着睡眼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茫茫雪原,几只牛羊在蒙古包周围撒欢儿,等待主人喂草。夜里坐着拖拉机进入草原深处的牧民家,此时记者才看清楚身处的环境,只见周围有两间砖瓦房,一个蒙古包依山建在背风处。这里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巴音青格力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家。回到蒙古包,女主人乌尼尔其其格正将鲜奶倒进沸腾的茶锅里,一时间,奶茶的香气溢满整个蒙古包。据说方圆5公里内,只居住着这一户牧民。
11月封冻30多年一遇
吃早茶的功夫,62岁的男主人达布希拉图与记者聊起了天气。
“11月份就下大雪,草被封冻在冰雪下,牛羊没有地方吃草,不得不提前使用草料。这样的天气很少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1977年这么早下过雪,离现在有30多年了。”达布希拉图说。
达布希拉图说的那场雪灾,据统计,锡林郭勒盟牲畜死亡达215万头(只)。
“今年的雪灾很厉害,从11月份到现在,大雪下了4次,小雪我就记不清了。这几天,每天晚上下小雪,早晨起来就增加薄薄的一层,越积越厚。”达布希拉图说。
达布希拉图还给记者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一天,刚刚下过大雪,他在蒙古包周围干活儿,突然看见一只兔子在雪地里拼命地挣扎,但就是跑不了,直到他走过去,兔子也没跑远,走几步就追上了。达布希拉图说,这是因为雪又松软又厚,兔子腿太短,陷在松软的雪地根本跑不了。
“前几天刚下雪的时候,羊走进雪地里,蹄子悬空,根本动不了,更别说去找草吃了。”达布希拉图说。
连续的降雪,让牧民和牲畜根本没有机会喘息,融化变硬的雪,牢牢地把草原覆盖住。牛羊拼命地刨,也难刨出几根枯黄的浅草,只有依靠牧民储备的草料。
母牛每天都在掉膘
上午,借着天气好,达布希拉图决定把饮牛用的铁槽挖出来,记者自告奋勇过去帮忙,一个高约30厘米的铁槽已经全部被积雪掩盖,记者找了很久都没看见,最终还是被达布希拉图找到了。
达布希拉图告诉记者,进入11月,他已经挖了4次铁槽,这是这个铁槽第5次被风雪掩埋。达布希拉图说,蒙古包周围的很多地方,积雪早已经没过膝盖。
积雪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积雪下面的冰层。乌尼尔其其格对记者说:“记得第一场雪是11月初下的。当时天空阴冷,上午下的是雨,由于气温低,雨落到草地上就成了冰。下午,雨直接变成了雪,雪覆盖在冰面上,越积越厚。这对牛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覆盖着雪的冰面牛是不能卧的,卧了它们就会生病,所以从11月初至今,很多牛都没有卧过,一直站着。”
记者了解到,整天站在雪地里的牛,休息不好是会掉膘的。而且牛羊大部分要依靠牧民喂养,由于没有足够的草料,牛犊只能吃到半饱。
“母牛每天都在掉膘,越来越瘦,我担心等到明年生牛犊的时候,母牛会因为身体瘦弱流产了,那样损失就大了。”达布希拉图无奈地说。
达布希拉图家一共有50多头牛,由于公牛已经在上冻前全部出栏销售,目前留下的都是明年准备生小牛犊的母牛。在靠当年出售整牛作为经济来源的牧民家,母牛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明年的收入。
其实,让牛休息并不难,只要建足够大的暖棚让牛休息就行。但是,达布希拉图家的暖棚只有120平方米,牛是不能挤在一起关的,会发生顶撞和积压。
“我这个暖棚最多能放进来15头牛,但是羊就没地方住了。所以,只有看见牛掉膘掉得厉害了,我才能让它们住暖棚。”达布希拉图说。
牲畜过冬草料缺乏
中午,记者跟随达布希拉图从高高的草垛上取下干草,给牛羊们送去,饥饿的牛羊紧紧跟在草后面,等待着主人喂食。
下雪和冰冻其实也没关系,如果有足够的钱,买到足够的草料、建足够大的暖棚,牛羊就能安全过冬,碰到雪灾最怕贫穷。
达布希拉图给记者算起了草料账:“草又涨价了,15公斤的小捆草要13元,一头牛安然过冬至少需要70捆草,今年比常年早封冻一个月,过冬就需要80捆,这就意味着,一头牛过冬需要1040元的草,50头牛也就是要准备4000捆草,价值52000元。”
达布希拉图给记者算的只是50头牛需要的草料,还没有算上羊和马。即使再有钱的牧民,遭遇雪灾天气,近百头(只)大小牲畜在家里同时喂食,一日几餐,这笔庞大的支出也让人吃不消。
“我算的只是维持牛生命所需要的草料,一头牛,如果放开让它吃,一顿就能吃一小捆草,也就是13元。”达布希拉图告诉记者。记者看了他储藏干草的地方,草垛已经堆得高高的,但达布希拉图表示这些草料远远不够,还需要准备更多。与达布希拉图一样,巴音青格力嘎查其他83户牧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据巴音青格力嘎查的嘎查长斯琴巴特介绍,巴音青格力嘎查还有8个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没有暖棚,牲畜都放在蒙古包附近,也没有钱买足够的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