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给钱就加 质监:无证、未检车载气瓶不能加气
“我到加气站加气,发现我市的各大加气站加气时都不看车主是否有车载气瓶定期检验合格证,来车就加,这样做使一些没有加气合格证的或是过期未检的车辆也都能顺利加上气,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很危险”。近日,读者白先生向本报反映,他的加气合格证办了半年多没用过一次,针对读者白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选择性地对我市的部分加气站进行了暗访。
质监:充装人员加气不检证要受罚
针对这样的现象,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采访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云润眼。云局长对记者说:“现在我市一共有中燃、西部燃气等4家天然气充装单位,全市充装站有19个。这些车用气瓶充装单位,是依照《气瓶充装许可规则》的规定取得了气瓶充装许可证后,开展的充装业务。这些车用气瓶充装单位都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并能够正确有效地控制车用气瓶充装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
云局长告诉记者,今年11月28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向各气瓶充装单位发放了一份关于车用气瓶安全管理的公告。公告内容主要是关于气瓶充装等有关要求。记者看到,针对充装单位和负责充装的人员在公告中都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
云局长说:“车用气瓶充装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从事充装工作。我们严禁一些单位和充装人员充装未经注册登记、超检验周期、定期检验不合格和报废气瓶,充装人员在给车辆充气时,不检查加气车辆的《车辆气瓶天然气充装证》,一经发现这类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将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行政处罚。”
最后,云局长表示,市质监部门一直在气瓶充装单位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市民如果在气瓶充装和使用中发现任何一家充装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可以拨打3681721电话进行举报。
调查:加气站加气给钱就加
17日上午,记者见到了白先生。白先生对记者说:“现在私家车加气跟本不看相关证件,给钱就能加。我的车今年三月份改的气,到现在加气合格证一次也没用过,仅有一次在西龙王庙加气的时候,气都加完了,工作人员问了一句‘有证呢吧’我说有呢。其他的地方问都不问,给钱就加。”随后,白师傅拿出一个蓝色的卡片,上面写着:CNG车载气瓶定期检验卡。白师傅说,这个就是人们常说的加气合格证,有它才能加气,现在根本用不上。为了了解情况,记者坐上了白师傅的车,首先来到了海拉尔西街的加气站,这里一共有四五辆车正在等候加气,在每个加气点的中间都立着一个铁制的牌子,上面写着:私家车一律先出示合格充气证后再充气。记者看到两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车加气。白先生的车停了下来,工作人员给车充气,充好气拔出气枪,白先生付完钱后开车走人,整个过程工作人员都没有要求白先生出示车载气瓶定期检验合格证。记者在这里等了有十分钟,看到其中有六七辆私家车前来加气,但工作人员并未向车主要求出示加气合格证。
随后,记者于9时50分来到了海拉尔西街工农兵路加气站,这里已经有十多辆车正在排队等待加气,大约等了十分钟,共有6辆私家车来此加气,记者并未看到工作人员要求车主出示加气合格证。记者上前询问一位工作人员,加气不用合格证吗?回答是不用。随后又问记者:“你有证呢吧”。记者回答:“有呢,忘带了”。工作人员很“热情”地说:“下次记得带上”。
10时30分时,记者来到了北二环加气站,随着高峰时段的来临,加气站前排起了长龙,这两个加气站与前两个加气站一样,工作人员跟本就不问车主是否有加气合格证,来者一视同仁,给钱就加。10时50分,在兴安北路志联加气站,这里的加气车辆非常多,已经都排到马路上了,其中几辆私家车也夹杂在出租车中间,等候排队加气。记者看到,无论是出租车或是私家车,工作人员一律一视同仁给钱就能加气。
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几名负责加气的工作人员,她们都说,站里没要求他们检证,所以他们只负责加气,有没有加气证他们不用管。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说是为了节省时间,检证会耽误时间,尤其是在加气高峰期,根本没时间检。还有一位工作人员干脆不屑地说:“光加气就够我们忙的了,还要检证,哪有时间呢。”
市民:检证对大家都有好处
在海拉尔西街加气站,记者采访了前来加气的宋先生,经过宋先生的允许,记者坐进了宋先生的车。宋先生对记者说:“我的车改气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中大概就用过一两次合格证,其中一次是在检罐时用过,平时加气根本不用。“说话间轮到宋先生的车加气了,工作人员给车插枪、充气,大概一分多钟气就充好了,宋先生付钱开车走人,从始至终工作人员也未提有关合格证的事。宋先生说,这种情况加气是方便了,只要付钱就能加气,也能节约时间,但从安全角度来讲,这样做太危险了,一但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检验合格证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
在采访中,一位姓索的车主告诉记者,我市加气不看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别说是私家车,出租车也一样。索先生对记者说:“我车上的罐是2010年以后的,按规定,每两年检一次,我今年刚花了370元钱检的罐,当时宣传说是不检罐不给加气,现在钱也花了,加气站根本看也不看。”索先生说,这种情况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使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使没有检罐的车主主动去检,加气的车主主动出示加气合格证,这样的话对群众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都有好处,因为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只有从源头上抓起,从加气站入手,不给不合格、不安全的气罐加气,使他们寸步难行。(记者朱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