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扶贫工作格局日渐完善
——访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李荣禧
2012年,自治区扶贫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区头号民生工程,重点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三大工程”,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互助资金扶贫、革命老区和民族自治旗扶贫、行业和社会扶贫、保障救助扶贫“六项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的目标。
记者:2012年我区全力打好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在这一年里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荣禧:2012年全区各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细化部署,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2061个贫困嘎查村,共扶持17.2万贫困户69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35.7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的贫困人口当年平均增加纯收入812元,增收17%。具体表现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话、通邮、通广播电视。有医疗卫生室、有科技服务站、有文化活动室。贫困嘎查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农牧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通过为贫困嘎查打井、建大棚、扶持养殖业,以及帮助贫困人口发展庭院经济、围封草场,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比重明显提高,且肉牛、肉羊、肉鸡、生猪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新建卫生院140个,建设卫生室6461平方米、文化室3944平方米。开展了大型医疗设备捐赠工作,为旗县、乡镇级医院捐赠了价值12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启动了内蒙古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大病资助项目,完成了第二期300个“农牧业科技声像站”示范村的建设工作。还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扶贫项目。
记者:这些成绩让我区的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那么,我区在扶贫攻坚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荣禧: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组织领导,重新调整成立了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新阶段我区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召开了五个专题扶贫会议,全方位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同时,完成扶贫立法工作,使扶贫开发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完善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出台了《内蒙古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而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制定扶贫攻坚计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全区掀起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热潮。全区各地纷纷加大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中央扶贫资金投入79988万元,比2011年增加8626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扶贫投入10亿元,比2011年增加8亿元,增长4倍。盟市和旗县两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6亿元,整合各部门各类专项资金27亿元,集中投向重点贫困乡村,全区全年用于扶贫攻坚的投入达到76亿元。
具体来说,京蒙对口帮扶由原来帮扶8个盟市调整为集中帮扶赤峰和乌兰察布两市,北京市财政帮扶资金增加到每年8000万元,企业投资大幅增加;自治区137个直属机关单位帮扶兴安盟和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的工作,也在上一轮的基础上再延续帮扶五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的重大决策,鄂尔多斯市将在三年内提供15亿元的财政支持,并组织有关企业签订了一大批合作项目;自治区工商联、经信委、国资委分别动员百户企业对口帮扶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及大青山贫困片区,构建覆盖自治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社会扶贫工作新格局,形成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以帮扶贫困村为核心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活动。
记者:2013年是十八大开局年,我区还有236万贫困人口,可以说下一步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荣禧:2013年我们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自治区头号民生工程。主要目标是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把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作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来抓,把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六项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
进一步修订完善自治区“十二五”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扶贫三个总体规划;编制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两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自治区五个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要编制本旗县扶贫开发规划;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要编制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本报记者 方弘 通讯员 高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