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一年到来,许多人都期待“新年新气象”。然而,在元旦过后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许多城市都发布大雾橙色预警。河南新乡和开封甚至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大雾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的多个城市PM2.5及PM10监测指数达到顶峰数值,不少网友惊呼“空气有毒”。而“有毒的空气”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许多地方的医院呼吸科和儿科患者明显增多。这次严重的雾霾天气引发广泛关注,央视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以减少雾霾天气发生。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中东部地区时不时会遭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物排放原因。环保专家已经指出,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会直接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内蒙古民众在关心兄弟城市环境情况的同时,恐怕难免会暗自庆幸,尽管自己所在城市的天空也不再湛蓝,但总算没有变成“雾都”。近年来,内蒙古作为华北的生态屏障,比较重视生态建设,事实证明,成效很显著。然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次的“雾霾海啸”是否会殃及内蒙古仍然是未知数,而且,内蒙古今天没有雾霾天气不等于明天没有,我们的人居环境还要靠自己主宰。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内蒙古作为资源大区,应该未雨绸缪,将落后产能淘汰出局,重视环境监测,控制公车数量……同时,每一个公民都应从我做起,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只有政府和民众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才能迎来绿色崛起。(巴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