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醒驾驶人遵章守法,包头市交管支队河西大队走进辖区企业,就《公安部令第123、124号100问》作了详细解读。目前,河西辖区尤其是包钢(集团)公司的广大驾驶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即使在没有监控的路段,驾驶员也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辖区交通违章行为明显减少,路口通行状况也有所好转。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交管大队也紧跟形势,向市民发放了宣传读本,向驾驶人详细解读驾驶证申请、驾驶人考试、驾驶证使用、交通违法记分等最新规定。同时在街头主干道、交警岗楼LED大屏幕、大队窗口单位等场所和人车密集区,宣传了“闯红灯一次性记6分”、“故意遮挡污损号牌记12分”等内容,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观点
“闯黄灯暂不处罚”揭示了什么?
公安部交管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就交通道路安全决策要求讲,可以肯定,对这次“闯黄灯”条款制定,◇诈也不会对公安部是出于自身管理与减少交通事故的目标表示怀疑。然而由于“闯黄灯”处罚条款在出台前没有相应公众参与程序安排,加上这个条款在实际生活中相应的可操作难度,并且如果执意推行还可能会加剧交通事故发生率时,引起社会民意的反弹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与之相比,如果公安部能够在新交规出台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难预期的是,一方面可以在不同社会意见得到表达与讨论同时,使公众加深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理解,从而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使公安部从中发现自身决策的不足,进而对不足之处予以及时的弥补。如今,虽然“闯黄灯暂不处罚”尚可说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但此事也揭示出这样的一个公共决策命题:公共决策需要有社会公共参与程序安排。因为一个不能得到社会公众信◇与认同的决策,不仅会大大影响政策制度具体执行的有效性,而且还会影响行政部门的社会公信度。
当然,公共决策不能缺了公共参与程序,这针对的不仅仅只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是说,公共参与是所有与社会公众利益有关的政策制度的制定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周义兴)
新规虽苛刻 却尊重生命
新交规看似苛刻,却能保护广大驾驶员及行人的生命安全。据公安部网站3日消息,新交规在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交通违法、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
近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由于部分驾校授课的不规范及部分司机缺乏安全意识、公共责任感。导致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每年还在呈现上升趋势。
为避免惨剧发生,我国在1月1日实施了新交规,对驾驶证的申领及交通规则做了更加全面的解释和要求。这些苛刻的要求使得有些驾驶员出现不适,甚至“拍砖”。但这些苛刻恰能规范司机安全驾驶,改变以往的驾驶陋习。
新交规的实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它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司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还可以使司机做到相互礼让,充分尊重彼此路权,礼让斑马线,从而大大缓解马路拥堵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新交规的法律效力下,司机们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驾驶习惯,从而使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马路上会变得畅通无阻,更加和谐。(李志斌)
法规需维护 民意要倾听
新交规的出台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所发挥的正能量是显而易见的,民众需理解与支持。但法规的统一严肃需要维护,民众的意见也要耐心倾听。
“开车不系安全带扣2分;开车打电话扣3分;闯黄灯扣6分;遮挡修改车牌扣12分……”“最严交规”实施以来,“闯黄灯罚6分”让无数司机大呼坑爹,称该规定“违背牛顿第一定律”。红灯停绿灯行,将红灯的作用归于黄灯,合适吗?
一组数据显示,7组司机按80到20公里限速行驶,发现黄灯踩刹车到制动力完全发挥,平均反应时间近1秒,刹车距离决定结果:离线5米时黄灯亮则100%闯灯,10米时85%……结论是乌龟不会闯黄灯,但人100%情况下照章行驶也避免不了闯灯。
在“闯黄灯罚6分”影响下,各地频发追尾事故,很多司机反映很难掌控见黄灯亮起即停在停止线。有网友称新规有点意气用事,此事折射出社会公共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机制,政策法规的出台缺乏严谨的调研过程。
当然,强制的权力或可带来服从,却未必带来权威与公信,懂得检视修正才能让人心悦诚服。那么,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是不是应该更科学更人性化?(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