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农民工:要我自个儿的血汗钱,咋这么难
内蒙古新闻网  13-02-07 11:3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堵路、拉横幅、跳楼……每到年终岁末,一些农民工为了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往往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2011年5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进入我国《刑法》,这就意味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者会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农民工的讨薪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采访内容:农民工讨薪难问题

  采访对象:讨薪农民工、呼和浩特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综合科李科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置大队大队长李国林、内蒙古英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裴志刚

  语录

  这几天,我连家里打来的电话都不敢接了。快过年了,家里需要钱,可我出来干活儿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没拿上工钱,实在是没脸回家。

——四川籍农民工魏代德

  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单位在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工,资金全部依赖贷款,在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只能由施工单位来垫资施工。施工后,工程款无法及时支付,造成施工单位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

——呼和浩特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综合科李科长

  目前,首府地区侦查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均在侦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起案件被移送起诉。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置大队大队长李国林

  农民工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要知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已经进入我国《刑法》,这就意味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者会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当遇到恶意欠薪问题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及时维权。

——内蒙古英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裴志刚

  【现状】为要工钱滞留工地俩月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工地发现,一些农民工为了讨要工钱不得不滞留在已经停工的工地上。1月23日,在金川西乌素图一处早已停工的建筑工地,20多名农民工却依然滞留在工棚里。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来自四川,2011年跟随老乡李长胜来到呼和浩特市干活,为了讨要工钱,他们已经滞留在工地两个多月了。李长胜告诉记者:“2011年7月份,我带着180多名老乡来到呼和浩特市,通过总承包商天津四建承包了位于南二环中海凯旋门的主体结构,2012年8月完工后,我又在金川西乌素图一处建筑工地揽到工程,之后又带上工人来到这处工地干活。由于在中海凯旋门施工的工程款还没有结清,所以我和工人们都留在西乌素图的工地向天津四建讨要剩余的工程款。刚开始,我还能见着天津四建的相关负责人,后来,对方竟然连电话都不接了。实在没办法,我才找到呼和浩特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向他们反映了此事。”

  1月23日上午,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劳动监察大队见到了李长胜和另外几名农民工。李长胜告诉记者,现在他带出来的农民工已有100多人陆续回家,只剩下他和20多名代班的班长留在工地,讨要剩余的工程款。1月23日上午,受理此案的呼和浩特市劳动监察大队监管三科的徐科长告诉记者:“这个案子已经受理1个多月了,但现在还没有帮他们讨回工钱,我们正在积极与天津四建等相关单位联系。现在,天津四建在中海凯旋门施工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回到天津,但对方在电话中向我们承诺,会尽快回到呼和浩特市处理此事。”2月6日下午,李长胜告诉记者,通过呼和浩特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协调,2月4日,天津四建已经付给他部分工程款,并承诺剩余的工程款将于年后分期支付。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选个灯笼庆新年
过年了,农村大集...
陪空巢老人过“小...
给流浪乞讨人员暖...
回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喜迎新春
独具特色的“白节”风俗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