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吃水方便,不用烧煤,不污染环境,干净多了。”乔永梅对记者说。
乔永梅原是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三号井居民,2009年参加棚户区改造。作为第一批搬迁户,乔永梅搬进了海南区神华A区2号楼3单元87.05平方米的楼房里。由于三号井地区受到煤矿放炮带来的震动和粉尘影响,环境卫生极差,居民的生活也受到干扰。2009年,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海南区政府决定将三号井地区受到周边企业生产影响的居民分期分批进行搬迁,搬迁资金按照周边企业补偿金解决一部分、征用地企业解决一部分、居民承担一部分的思路解决。2009年底,首批81户居民开始搬迁,乔永梅出了4.5万多元就住进了新房。
“我们家是个工人家庭。那几年企业不景气,没存下多少钱,也买不起房。家里几口人挤在一起,经常听到矿上放炮的声音。风大的时候,每天窗台上都有厚厚的一层粉尘,家里都是煤面子。现在搬到区里来了,住楼房,真干净,小区周围绿化也挺好的。以前的邻居、朋友还在一起,也不孤单。下午出去转转,在广场上还可以锻炼身体。这都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乔永梅说,“原来住的那地方冬天得烧煤泥,每天都要掏灰,满家都是煤烟味。现在家里集中供暖,再也不用掏煤灰了。买菜、坐车,一出门就是,真是方便。”
据了解,作为乌海市工矿棚户聚集区之一的公乌素镇,驻有神华乌海能源公司下属的4家煤炭企业及工业园区的10多家煤焦化冶炼企业。由于镇内许多居民用房大多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仅房屋质量差,生活环境也不好,搬迁改造成为居民们的共同心愿。从2009年6月起,公乌素镇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这项工作,居民的心愿得以实现。截至目前,公乌素镇内已经有近千户像乔永梅一样符合条件的棚户区居民从低矮的矿区平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公乌素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按照十八大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要求,优先安排项目用地、落实资金计划,继续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记者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