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蒙古博物院组织的“自己动手搭房子”互动活动日前在内蒙古博物院《兴安记忆》临时展厅举行,观众近距离感受“四少民族”的民俗风情。由内蒙古博物院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举办的《兴安记忆——呼伦贝尔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民俗展》首次较为全面展示内蒙古“四少民族”民俗文化,受到观众欢迎。
在活动现场,小学生吕昆儒用纸和木棍搭起了一个鄂伦春、鄂温克居民居住的“撮罗子”。“用几根木棍做一个圆锥形的骨架,再在外面用桦树皮、兽皮做成一个围子,一个撮罗子就做好了。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子更加方便。”吕昆儒说。
在展厅内,从生产劳作用的木叉、木耙、猎枪、鱼网,到狍皮帽、袍皮手套、各种样式的服装,再到祭祀穿的萨满服等,百余件物品全面展示了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状态。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科副科长布和朝鲁介绍:“擅长狩猎的鄂伦春族、从山林里走出的鄂温克族、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和中西融合的俄罗斯族,俗称“四少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据介绍,《兴安记忆——呼伦贝尔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由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和内蒙古博物院院合作举办,首次较为集中、全面的展示了“四少民族”的民俗风情。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20余件(组)及相关图片资料百余幅。展览分六个单元介绍了“四少民族”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风俗。
布和朝鲁说:“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文物有些仍在使用、有些已经成为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曾经的森林狩猎生活已经渐成过去,草原游牧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次展览将最真实、最全面的‘四少民族’生活风貌展示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记者 齐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