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改变,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足。
从产业结构看,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占据大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比重大,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发育不足,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乡区域发展看,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区接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集中在呼包鄂,县域经济较为薄弱。
从动力活力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驱动、国有大企业带动,近年来投资对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的后劲和活力不足。
分析当前国内外环境,我区发展既有不少的机遇与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出口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开始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和成本的约束日益强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经济已经从两位数增长阶段开始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我区经济放缓趋势也十分明显。与上年相比,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4.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46.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19.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全国的位次从全国的第5位下降到第13位。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关键是要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变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努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挖掘新潜力,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优势,开拓新领域。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和我区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和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着力”抓住了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