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面积最大城市棚户区——包头北梁改造忧居”怎样变“宜居”
 

  图①:北梁棚户区远景。图②:廉租房小区——惠民新城部分楼房已竣工。图③:北梁棚户区居民赵根金(左)介绍老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图④:东河区三官庙社区居委会主任崔强(左)走访居民郝二俊。贺勇摄

  核心阅读

  6月15日,包头市棚改安置房建设开工,计划年内投资120亿元,回购安置房7000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5万套、棚户区安置房2万套。北梁棚户区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包头市今后数年内将倾力改造该区,涉及居民约4.7万户、12.4万人。棚户区改造困难重重,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当地如何规划并改造,以期实现居民安居梦想?记者进行调查。

  6月15日,对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居民侯树林来说是个欢喜的日子。她拿到了廉租房新居钥匙。此前几十年,侯树林一家三口一直住在福义街社区一间只有21.38平方米的房子里,如今她已住进50平方米的新家。侯树林仅仅是北梁棚改涉及居民的十万分之一。“2013年,预计有3万居民走出棚户区。到2015年,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包头市政府副市长高志勇介绍。

  搬迁

  北梁人多年的梦想

  -90%超50年的土木结构危旧房屋,人均住宅面积不足15平方米

  一盘炕,一个灶台,一个五六十年代的矮柜,一个方桌,这就是棚户区居民郝二俊的家。郝二俊家里共有4口人,除了夫妻俩和孩子外,还有82岁的婆婆王玉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36平方米的小屋隔成了两间,“我已经在这里住了60年!”王玉兰老人告诉记者,“这个老屋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郝二俊夫妇俩都没有固定工作,丈夫马俊生在外面打些零工,更让生活雪上加霜的是第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肝病,从6岁发现患病到15岁不幸去世,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几乎倾家荡产。现在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才刚刚两岁。

  郝二俊家只是北梁棚户区家庭的一个缩影。登上这里的制高点清真大寺俯瞰,一排排低矮的小平房,沿着梁地从南往北,如梯田般层层铺展,无数烟囱冒着白烟,晦暗沉重。

  如今的北梁,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棚户区,1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住着4.7万户居民、12.4万人,90%以上是超过50年的土木结构危旧房屋,人均住宅面积不足15平方米,几代同堂的状况并不鲜见。城市功能严重退化,垃圾露天堆积,没有污水管线,没有消防设施,泄洪通道不畅,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更是空白,有的地方平均900多人才一个厕所。

  可以说,这样集中连片的城市棚户区,全国少见。与之相伴的是低收入群体的庞大:东河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达到1.18万人,其中70%以上居住在北梁。东河区低保人员3.01万,占全市总数近50%,其中40%以上集中在北梁。

  拆迁

  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棚户区改造需要投入资金约200亿元

  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棚户区,拆迁成为最难跨越的一道坎。有些一户房仅有10多平方米,拆迁成本很高。高志勇说,目前北梁核心区一亩拆迁成本超过180万元,而北梁最好的商业用地市场价也仅为一亩130万元,价格倒挂严重。在很多人看来,旧城改造可以通过多盖高层提高容积率来增加土地利用率,而容积率恰恰又是一个软肋。

  高志勇介绍,按照华北民航局的要求,机场东西20公里、南北10公里范围内,海拔1053米以上不能修建筑物,可北梁梁上高度已达1071米。也就是说北梁上不修建筑就已超高了。 “再加上这里七沟八梁的地貌,1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真正的优质居住用地屈指可数。”超过八成的居民要求就近回迁显然难以实现。

  更令人头疼的是资金。据测算,北梁棚户区改造需要投入资金约200亿元,仅安置、拆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就需资金138亿元,而目前东河区一年的可用财力约为10亿元。但再难,为了12.4万老百姓,包头市委、市政府已形成共识,决心让老北梁涅槃重生。

  2月16日,春节后第一天,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包头市委书记郭启俊就到北梁走访,3月1日,北梁棚户区全区动员大会召开;3月5日,搬迁改造摸底调查动员大会召开;3月8日,摸底调查工作组人员进行培训;3月11日,入户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推开……

  目前,北梁棚改实施战略已经确定:异地搬迁为主、局部原地改造为辅、重在创造就业环境;筹资方式采取财政出一些、银行贷一些、企业垫一些、个人拿一些、各界捐一些、上级支持一些的办法;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征收的原则进行。

  经过26次集体讨论研究,包头市依法制定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征收安置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已与棚户区居民见面。《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北梁棚户区改造工作。

  刚拿到廉租房钥匙的尹志琴最满意的是对低收入群众的“双保障”方案,她家的住房面积不到20平方米,现在政府提供50平方米的廉租房,同时对原有住房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给予补偿,这样她可获得近6万元的补偿金,这笔钱可用于购买政府监管的商业摊位,3年内投资收益率不低于8%,3年后可以出让、租赁或自主经营。“不仅住房有了保障,今后生活也有了保障!”尹志琴高兴地说。

  难点

  居民有过高的期望

  -122个片区党支部书记带头签约搬迁

  北梁棚户区改造,时间紧、任务重,考验无处不在。

  说起即将开始的征收安置工作,郝二俊表达了期待,“希望政府能为我们提供三套房:老人一套、我们夫妇俩一套、给孩子一套。”北梁将启动棚户区改造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居民都有过高期望。从统计情况看,现在北梁棚户区居住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占47.13%,而居民安置意愿平均是一户1.5套,要求90平方米及以上的占76.56%,要求就近安置的占83.77%。按照过去经验,一户拆不动,就会一片拆不动。与此同时,“种房”现象层出不穷,许多违法建筑一夜间拔地而起。

  “群众的支持理解、主动参与是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根本。”东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飞翔认为。东河区以约200户居民为单位,划片建立居民党支部、居民小组各122个,推选有资历、有威望的本地居民党员、居民代表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居民小组长,参与棚户区搬迁改造。

  杨力军夫妻二人都是二级肢残人士,现在全家5口人挤在一间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屋里。前些日子,在入户摸底时,杨力军希望政府为自己和父母提供两套65平方米的房屋,但又担心自己和妻子都有残疾,家境这么困难,不知该怎么办。得知他的想法后,社区书记巴青华带领党员干部一遍遍到他家,面对面给他讲解征收优惠政策、认真算清补偿安置账:“能住上新楼房改善生活条件是好事,可是如果大家都提出过高的要求肯定不现实,搬进新房也遥遥无期啊!”

  “我当然希望早点搬啊!”看到杨力军的态度有所软化,巴青华赶紧趁热打铁,“父母的住房问题,到时可以考虑通过申请廉租房方式来解决!”最终,他接受了社区党支部的建议。“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实际困难,再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巴青华深有感触地说。东河区还对各片区党支部书记、居民组长进行集中专题培训。

  “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好。”不久前当选红星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的霍光明说,涉及自身房屋拆迁的党员要带头签约搬迁,并积极动员亲戚和邻居。同时,每名党员要主动联系10户拆迁户,通过走访联系、上门谈心等途径,帮助拆迁户理顺情绪、调解因拆迁引起的家庭纠纷。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56个部门、2167名党员干部和122个党支部及居民小组深入到居民家中开展工作,大约九成群众表达了配合拆迁的意愿,为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加快推动整体搬迁改造进程,切实做到和谐搬迁、人民群众满意搬迁,尽快实现北梁棚户区居民‘忧居’变‘宜居’的总体目标。”东河区委书记贺海钧表示。

  记者手记

  拆迁改造汇聚民心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拆迁改造是北梁居民最真实、最迫切的愿望。今年以来,包头市把棚户区搬迁改造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努力让北梁及早实现“忧居”变“宜居”的目标。

  可以想见,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如此巨大的新一轮北梁改造工程仍然会面临重重困难,而棚改工程要想加速起航,必然是各方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

  对棚户区的广大居民而言,棚改不仅仅意味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由棚改带来的城市功能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的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兴起,就业、收入、消费的增加,这些都将对困难群众本身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这一机遇,每个身在其中的百姓都应积极参与,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只要相信群众的千万只手与政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住房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就不再是梦想!(记者贺勇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关注留守儿童
户外休闲活动成为...
环保日里描绘美丽...
盛乐芍药成焦点
快乐嘎拉哈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之旅”活动举行
美丽小仙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