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发展思路与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高度契合。今年,紧扣“8337”发展思路谋篇布局,锡林浩特市描绘了一幅更加清晰的发展坐标~~~继续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全力打造全区“五个基地”的重要支点、“两个屏障”的重要支撑、“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
锡林浩特市“家底”丰厚: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年均开采量80万吨。锗探明金属量3300吨,占全国储量68%,占世界储量38%。太阳能资源为二类地区,年发电有效小时数3000左右。风能资源富集,灰腾梁地区70米高度年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利用小时数3000以上。可利用水资源1.6亿立方米,现年利用量4380万立方米。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锡林浩特市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占尽先机。新起点上谋划新跨越,围绕“8337”发展思路,锡林浩特擂响战鼓,强势出击。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从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来看,锡林浩特市强化产业支撑,坚持扩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重,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畜牧业,作为锡林浩特市传统优势产业举足轻重。围绕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业,重点实施“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启动实施了千头牛、万只羊规模化养殖小区3年建设规划,今年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42处,舍饲圈养规模达到50万头只,力争到2016年达到100万只羊单位。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年内草颗粒精深加工能力达到11万吨。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牧区户户有标准化储草棚和暖棚。以园区为载体,今年重点整合提升现有的22家龙头企业,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大牧场百万肉羊繁育基地项目,培育一批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年内加工牲畜300万只羊单位。培育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合作组织10家,总数达到110家。扶持发展嘎查集体经济,今年锡林浩特市财政注资500万元,建立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基金,扶持各嘎查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牧民增收。依托“锡林郭勒”地理标识和草原优质绿色畜产品,加大包装策划力度,建立牛羊肉可追溯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推动畜产品进人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煤炭采掘加工转化和能源产业,重点做好“转、扩、送”三篇文章。“转”,即推动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化、推动煤炭产业由初级开采加工向煤化工及煤炭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到“十二五”末实现火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加快推进褐煤提质转化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地下煤气化、煤制油等新建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干燥褐煤提质达到3000万吨,煤制油达到100万吨,煤化工产品达到100万吨。“扩”,即扩大风电和光电装机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万千瓦。“送”,即加强输电通道建设。加快建设特高压通道、双回输变电工程,推动火电、风电大规模打捆外送,提高能源输出效率。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围绕“提升层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目前,锡林浩特市已具备年产100吨锗产品生产能力。以重型汽车、风机叶片、风机主机、矿山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项目与能源开发项目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动。“大煤田、大电力、大油田、大制造、高科技”的“四大一高”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工业、非资源产业、高科技产业、可再生资源开发等几大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全市工业经济新格局。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文化旅游业,重点构建“点、线、面”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点”,就是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丰富的优质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一区九园”建设(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园区,马文化产业园、动植物园、冰上运动园、雪上运动园、阿尔丁生态公园、沙雕文化园、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骆驼文化园、蒙元文化园)。重点抓好“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建设,力争8月底前完成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注重文化旅游业的富民功能,发展城市“旅游家庭旅馆”和牧区“牧人之家”旅游,年内建设300家旅游家庭旅馆,投人200万元扶持20户“牧人之家”提档升级。“线”,就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带动华北、面向全国、迈向海外的旅游精品线路。“面”,即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地区知名度和旅游辐射面。以承办中国马术大会、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加大宣传及品牌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中国马都”品牌效应。继续办好“吉祥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冰雪文化博览会等品牌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
现代物流业蓄势待发。围绕盟内和境外资源产品快速增长的优势和交通枢纽即将形成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专业物流园区,打造自治区中部区域性交通物流集散地。依托盟内两个国家对蒙古国一类陆路口岸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当好全盟口岸经济的“二传手”,努力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