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高考录取最繁忙紧张的时段,承担着全区19万考生录取任务的内蒙古教育招生考生中心,门口却无武警值守、无人员聚集,一切与平时并无两样。是什么原因使高考录取工作从往日的热点、难点,变成了常态化、规范化的日常工作?
让百姓称道的变化,还得从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实施的动态排名精确定位录取模式说起:高考成绩公布后,为每名考生量身提供40所可供选择的院校,让考生有的放矢;在填报志愿阶段,考生可实时查看到本人在所报院校和专业中的排名,可查询所有院校考生的报考情况;考生通过排名信息和招生机构提供的阶段性信息,不断调整志愿,最终准确定位到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在院校录取阶段,考生可全程查看到本人的状态和投档轨迹等情况;录取结束后,向社会公开院校录取的最终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从考生填报志愿到录取结束的过程公开、机会公平和结果公正。
深受欢迎的服务措施还不止这些。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利用10628833短信平台、967188语音电话、官方微博等及时解答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中心还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6场主题直播活动,对考生和家长在网报志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现场解答。高考录取期间,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还设立了考生咨询服务站,在37天的录取工作期间,为600人次以上的考生提供了面对面服务。
家住呼和浩特市的考生家长李女士说:“女儿高考成绩还没公布出来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开始发愁了。因为我们对填报志愿实在是不了解,对那么多高校也实在是陌生,非常担心女儿因为志愿选不好而耽误了前途。没想到,高考成绩出来后,除了孩子在所在科类的排名位次外,我们还查到了40所供她选择的高校。真是太方便了!”
完善的措施使考生与考生之间、考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实现了知己知彼,考生真正实现了清清楚楚报志愿、踏踏实实等录取、明明白白上大学。考生和家长在家里就能获得想知道的信息,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大门“无人造访”也就成了必然。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韩荣飞说,我们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让所有程序在“阳光”下运行,在良好的服务中全面接受百姓监督。(记者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