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座座银色大棚依次排开,棚内果实累累。种植大户杨有发一边用保鲜膜包装小乳瓜,一边满面喜悦地说:“靠政府的扶持,我种了3座温棚,上半年纯收入就有5万多。”
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阿盟紧紧抓住“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定位,对该盟分散的农牧产业集中整合,重点发展沙漠绿色有机蔬菜、沙漠绿洲肉食养殖、特色沙草三大产业,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今年上半年,该盟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410元,同比增长11.34%。
依托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和水源清洁、土壤无污染等有利条件,该盟今年采取“公司十农牧户”方式,在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阿左旗巴彦浩特、巴润别立镇和孪井滩农业开放区等农区大力实施集约、节水、高效型的绿色有机大棚蔬菜、沙葱种植。目前,全盟已建成温棚2700余座,让近4万名农牧民受益。
依靠科技支撑,该盟分别在阿左旗孪井滩、腰坝滩、查汗滩和阿右旗陈家井、板滩井以及额济纳旗沿河地区等地区推行产业化饲养,建成阿左旗腰坝养殖小区、万只羊场,乌斯太千头肉牛、阿右旗陈家井、陆家井、额济纳旗赛汉陶来农场综合养殖场等一批农区养殖基地,完成肉羊、牛、猪、鸡养殖场扩建23家,推动养殖业传统粗放散养向农区规模化舍饲养殖转变。
目前农区养殖规模突破百万头(只),已占据全盟畜牧业半壁江山。
为了鼓励牧民发展沙草产业,该盟今年出台鼓励农牧民种植梭梭林和发展沙产业优惠政策,在阿左旗巴彦浩特、吉兰泰、乌力吉等9个苏木镇启动了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并与中科院合作开展沙生植物产品研发工作,启动建设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与上海绿地集团、维维集团等35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引资671亿元。
目前,“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产品。全盟种植文冠果3020亩、甘草1136亩、沙地葡萄2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近35万亩,肉苁蓉和锁阳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000吨和3000吨,其中苁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全盟直接和间接从事沙草产业发展的农牧民1万多人,人均年可实现收入3万到5万元,部分牧户收入可达到10万到30万元。
与此同时,该盟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内蒙古金沙苑、内蒙古苁蓉集团、嘉利绒业、内蒙古永业等30多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在该盟落户,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今年上半年开工生产的17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以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大农牧户积极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如今,全盟初具规模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有51个,带动7556户农牧户。(记者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