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福义街社区90岁老人谭娥娥(左)与老伙伴在自家的老屋前聊天。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不管是街巷聚集聊天的邻里,还是屋里忙着准备节日晚餐的家人,都在畅想着即将搬入新房的种种益处。人们告诉记者,这片占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户区,90%以上的房子为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建,如今居住着9万多人,住房大多仅二三十平方米,几代人多年挤在一个屋里,七成以上居民无固定收入;地势坑洼不平、街巷狭窄弯曲,供热、燃气等公用设施一片空白,生活极为不便。如今,政府要在3年内将他们全部转移安置到廉租房、回迁房和安置房小区,“新楼房政府都给简单装修,拎包就能入住”,“不用再烧炭炉子,不用再愁上厕所。”
暮色降临,一盏盏小院灯光汇成错错落落的闪耀星海,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饭菜飘香,不少团聚的家宴上飞出曲曲欢快的歌声。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们终于看到了脱离‘蜗居’的希望。”71岁的付先有说,政府规划的三处搬迁安置小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听到轰轰隆隆的机械声,看到这么明亮的月光,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他起身把屋外敬献月亮的月饼、西瓜拿回来,分给四个欢蹦乱跳的孙女、外孙吃,“一人一块‘月光’,全家要打翻身仗。”
中秋之夜,清凉的微风徐徐拂来;月华如水,油光光地浸润着一座座散落着碎砖烂瓦的平房屋顶,整个北梁棚户区淹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