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10月淘宝网特色中国新疆馆首次尝试“抢鲜购”,从预售数据来看,当天共有22万用户产生了1817万元的销售额,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一天之内销售了63吨,库尔勒香梨销售了32吨,喀什石榴也销售了14吨。
以阿克苏苹果为例,去年9月,这个品类每天的销售额还不到50万元,随着10月份的“抢鲜购”活动,整个品类的销售额暴涨了928.39%,10月的日平均销售额接近300万元。11月份持续了这股销售的热度,12月份甚至高于11月份。
内蒙古当然不乏像阿克苏苹果这样的优质农畜产品,而且也具备了众多优秀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然而能否有效利用线上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开拓出一条线上结合线下的联动输出模式,则是当下需要思考的方向。
今年10月13日,为期3天的首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落下了帷幕,700多家参展企业,1000多种产品,10万人次前来参观,如此规模和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次,但在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执行馆长贾宇峰看来,这样的影响力如果放在线上,则至少可以放大数十倍,我区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电商提供的线上平台,和传统的线下输出模式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下:企业做足功课
尽管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近两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偏低;加工环节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偏小;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牧户的合作较为松散等等。
相关数据显示,我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2.3%,深加工不足20%,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加工转化率和80%以上的深加工率差距较大。而且大型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乳、绒、酒等少数领域,而具有绿色和特色的牛羊肉、马铃薯等农畜产品则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领,不能实现优质高价,严重损害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利益。例如乳制品加工,我们的产品仅仅局限于鲜奶、酸奶、奶粉等少数几大类产品,而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乳制品终端产品则非常丰富,法国人甚至炫耀他们一年365天每天吃的奶酪品种都不重复。因此相比之下,我区的企业今后应该在产业高端上化方面延伸产业链,使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业内专家指出,我区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还需鼓励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支持有实力的本土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联合。
另一方面,围绕牛肉、羊肉、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品,还需要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强、自主研发能力高的品牌企业。
同时,要兼顾“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围绕我区农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建设重点领域,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提高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水平。以往小而散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很难形成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严重制约着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农牧业资源优势和农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的有利条件,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核心原料基地。
线上:充分利用平台
一般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向外输送,即由合作社向农户收购后批发给采购商,采购商分拨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卖给经销商,最后由各级经销商将产品带入终端销售市场,如传统超市、菜市场等。
但在这条冗长的销售链条中,物流成本、损耗成本、资金成本被一并放大,从农户们手中收购的原料,在超市里往往卖价翻番甚至是倍数增长。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并没有享受到终端市场上被放大的经济效益,反而要为因成本放大而导致性价比降低,使得产品经常容易出现滞销的结果。
根据《农产品电子商务(2012)》显示,涉农电子商务已从最开始的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发展到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产业群。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亿元。
并且,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已形成了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主要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中级层次是一些网站不仅提供供求信息,还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高级层次为除在电子商情网上发布、农产品在线交易之外,还力求实现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
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当中也明确提出,要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
贾宇峰表示,未来我区农畜产品输出需要拓宽思路,利用平台,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加强交易创新,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特色农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以减少交易环节,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记者 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