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彦花镇用“契约化”保障富民项目顺利实施
内蒙古新闻网  13-12-17 09:47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近年来,农村村务管理“契约化”在阿旗可谓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前不久,记者在阿旗巴彦花镇采访,听镇干部介绍,该镇几年来在推进富民产业项目时,始终坚持签订规范的契约协议,以规范和约束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避免了一些基层矛盾的产生。这种做法不失为其他农村牧区实施富民产业项目时的有益借鉴。于是,记者随机抽取该镇的道伦百姓村和王爷伙房村,到实地一探究竟。

  道伦百姓村现有常住人口260户,全村耕地1.8万亩,但山坡地居多。今年,该村阳光种植养殖多种经营专业合作社争取到55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地块范围已经确定,全部是望天收的山坡地,电、井和主输水管道已经完工,明年开春就能全面落实。但项目区内有1300亩耕地的经营权分属于100多户村民,要想搞集中开发,只能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

  记者来到道伦百姓村委会时,没有见到想象中热闹的签约场面,只在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吴树军的办公桌上见到了三摞已经签好的协议书,总数114份,分别是《耕地入社协议书》、《耕地流转承包合同书》和《耕地代耕代种协议书》。

  “签约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有些村民还没想好哪种更有利,有的是有事来不了,所以不能像开大会那样搞集中,只能公布一个期限,随来随签。”吴树军告诉记者,之所以设计三种协议,是因为项目区内的土地经营户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愿意以土地入社,有的怕吃亏不想入,有的正在观望之中,又不能强迫,只能把三种想法都照顾到。而代耕代种是兜底的办法,因为项目区内计划搞玉米制种,又是机械化作业,所以对于不想入社、也不想把地包给合作社的,只能在合理测算并收取种地成本的情况下由合作社代耕代种。

  吴书记告诉记者,明年这个项目实施后,按最低亩均纯增收400元计算,能增收220万元,相当于全村常住人口户均增收8500元。而且随着入社效益的逐步显现,全村将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届时全村家家户户最少一台农用车辆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全村只需要保有4台大型收割机械,不超过10台套的播种机械和十几辆农用车,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而每户村民还能节省2万元左右的生产资料投资。“如果不签协议,中间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不但效益无法实现,上访的、告状的说不定也会出现。”吴树军说。

  王爷伙房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有327户。过去村里曾有2000亩水浇地,后来随着附近河水的断流,仅有的2000亩水浇地也变成了旱地。2009年,全市地膜玉米高产示范项目落户该村,总面积584亩。

  该村确定相应面积的地块涉及村民103户。由于事先签订了权责明确的契约,该项目当年取得了成功,也没有因此产生任何矛盾纠纷。记者从当年签订的协议档案中,随机抽取了一份村委会与村民张海龙签订的契约书,只见甲方村委会为村民提供多少地膜、复合肥、长效碳铵,村民须如何进行田间作业管理,以及双方违约责任都约定得清清楚楚。

  而从2010年开始,该村推行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由于有契约做保障,当年完成3800亩,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11年一下子发展到5800亩,去年发展到了6200亩。按亩均增收400元保守计算,目前全村年均增收248万元,户均增收7580元。

  “契约化的确是个有效的办法,因为相关方权利义务都事先说清楚了,不论干部还是群众,谁都不敢违约了。”据巴彦花镇镇长张立铮介绍,今年该镇共实施了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863.3万元,涵盖良种补贴、肉牛和肉羊专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理、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受益群众近万人,基本没有出现因项目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记者 陈明 曲方)

[责任编辑 李珍 ]

内蒙古“户户通电...
可追溯羊肉受消费...
北梁表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
冬季消防演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升温
筑就广厦千万间 北梁百姓尽欢颜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