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 > 文化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的体育事业在包头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包头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以备战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举办包头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契机,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实现了体育事业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

  群众体育实现新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已越来越近地走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传统生活观念。为尽快适应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包头市在群众体育方面,主要抓了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场地建设、健身活动开展等工作,使体育健身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13欢乐草原气功表演。

群体活动丰富多彩。

包头市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

  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在巩固原有25个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群众近年来逐步喜爱的健身项目的推广,一是新增加了10个单项体育协会,达到35个。同时,这些组织更广泛地向街道、社区、乡镇延伸,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300多个。晨(晚)练点新增加了32个,总数达到368个,推广新的健身项目10余种。二是抓好原有各单项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人员调整,强化各自职能的发挥。这些基层社会组织带动吸引近百万人积极参与到各项目的健身活动中。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到42.5%。另外,还有23个社区俱乐部(其中国家级社区俱乐部1个),36个乡镇苏木文体活动中心,且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群众日常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

  进一步完善健身设施。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近年来,包头市在原有健身活动设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小型健身场地的建设,抓市民身边的设施建设。3年来,在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下,建成24个“苏木乡镇小型体育健身中心”。投资1900多万元,建成体育健身亮点工程6个,安装健身器械3010件,更换健身器械200余件。体育设施的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体育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有效解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基础设施薄弱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全市各族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本着“三结合、三为主”的原则(即坚持大小结合,以小为主;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坚持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以经常性为主),包头市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晨(晚)练的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包头市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各地区、单位也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别开展了职工运动会、篮球赛、羽毛球赛、龙舟赛、草原那达慕赛等群众体育活动。累计共开展了1000多项市级群众活动。

  在时隔多年之后,包头市于2012年举办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项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的包头市第五届职工运动会。运动会设立了15个大项、105个小项、近800场次比赛,共有36个代表团、79支代表队、4052名运动员、近4万名群众参与此次运动会。活动的开展助推了品牌赛事的形成,如:南海湿地景区龙舟表演赛、健身排舞、山地自行车、热气球等赛事活动,已成为全国和我区较有影响力的知名赛事品牌。群体活动“天天有健身、月月有活动、年年有高潮”的健身氛围悄然形成。包头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已连续15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包头市成立了市、区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了表彰奖励机制,制定了《包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包头市全民健身工作考核奖励方案》。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3910人,常年活跃在全市各健身场所组织指导群众开展健身活动。

  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创编的健身项目《花样额吉———幸福美丽的母亲》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第四届体育进社区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创编并表演的《武之魂》、《动感包克图》在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大会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于鑫 ]

内蒙古“户户通电...
可追溯羊肉受消费...
北梁表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
冬季消防演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升温
煤海宜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