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开鲁县开鲁镇设施农业新区的不少菜农都是在小区大棚里过的年,大年初二,记者特意赶来,想看看究竟。
在菜农张宝纯的大棚门口,一副“大棚种幸福,勤劳奔小康”的大红对联格外醒目。外面天寒地冻,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意盎然,满棚芹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青翠欲滴,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张宝纯和媳妇正忙着把割下来的芹菜打捆。他说,县里的几个卖菜摊主年前就打电话定好了,一大早就过来批发。他的3个大棚里种着大蒜、圆葱、西兰花等,但最多的是芹菜,每年纯收入8万元左右。现在,芹菜批发价每市斤3元,是一年中价格最高的时候。
种蔬菜是农民手掐把拿的活计,技术没问题。但由于量大,所以离不开人,要掌握好浇水、放风等“火候”,还要时刻预防病虫害发生。为加强管理,张宝纯和媳妇干脆就在大棚里吃住,过年也是如此。
“在这里过年真是另外一番滋味儿:看着绿油油的蔬菜,吃着自己种出的无污染芹菜陷饺子,格外香呵!”张宝纯说。
一会儿工夫,捆好的芹菜已码得像座小山了。这时,张宝纯忽然想起了什么,放下手中的活计对媳妇说:“咱俩应该到老姑家拜个年!钱要挣,亲情也不能耽误呀。拜完年赶紧回来,再接着干,时间够用。”
“实在不好意思,真是太忙了,要不就留你们在这里吃了。别看是大棚里,鸡鸭鱼肉样样都全!”张宝纯匆匆地对记者说道。(本报记者李玉琢通讯员任凤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