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2000多公里,或因为梦想,或迫于生活……他们只身来到呼和浩特市,为呼和浩特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挥洒着汗水,他们便是在和呼和浩特市务工的东北人。忙碌了一年,春节那几天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也是他们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1月24日,记者在火车站遇到一位老乡,他叫孙艳龙,今年26岁,却已经在和呼和浩特市奋斗了5年。记者和他同行,并见证了他的幸福时光。
脚步越走越轻快
1月24日13时许,在呼和浩特火车站候车室内,偌大的背包压得孙艳龙的腰有点弯,他一手拎着包,一手捏着火车票,慢慢地向K1382次列车检票口挪动。检票进站,他没有再像往常一样跑着上车,因为,这次他有座。
“火车有个座真好,去年春节就是因为没买上票,才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孙艳龙乘坐的火车是从呼和浩特到哈尔滨的,历时26个小时,正当其他年轻人因为没有买上卧铺票要坐硬座回家而愁眉不展时,他却因为买上了宝贵的硬座车票,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孙艳龙家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09年,他来到呼和浩特市打拼。
“咣当……咣当……”回家的火车开动了,孙艳龙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这可比门口舒服多了!”放眼望去,该趟列车的过道上、车厢交接处、厕所旁边的洗漱间都挤满了人,他们或站着,或坐在地上,行李铺了满地,真是多远多难都停不下他们春节回家的脚步。记者和他们攀谈中了解到,他们和孙艳龙一样,都是在呼务工的东北人,他们分散在呼和浩特市的商场、工地、小企业……记者和38岁的孙先生聊了起来,孙先生夫妻俩在呼和浩特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回老家扎兰屯和家人团圆,却不料一票难求,无奈,他们也只能和孙艳龙一样在哈尔滨倒车辗转回家。“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多的讲究,能填饱肚子就行!”说着,孙先生将行李放在厕所旁边的洗漱间,拿出两盒泡面,先泡了一盒给老婆递过去,又给自己泡了一盒,坐在行李箱上吃起来。
父母永远的牵挂
“你们先吃,不用等我,我晚上8点多才到!”1月25日18时,孙艳龙的母亲又打来电话,为了不让家人着急,孙艳龙在电话里说。从1月24日13时上车开始,这已经是他的母亲打来的第N个电话了。相信经历过春运回家的孩子都深有体会,春运路上,除了疲惫、期盼和兴奋,还有就是父母那永不间断的关心。
1月25日20时许,回家的列车终于到站,此时零下25摄氏度的齐齐哈尔市让孙艳龙感受到的却是那期盼已久的温暖。
推开家门,孙艳龙的父母正坐在摆满饭菜的饭桌旁等他回家。母亲第一个站起来,抓住他的手说:“冷不冷?饿了吧?快坐下暖和暖和!”父亲则看着他笑,不一会转身去厨房煮起了饺子。
“桌上还有一盘饺子呢,别煮了。”孙艳龙忙叫住父亲,但父亲没有理会,接着忙活。
“让他去吧,他想让你吃点热乎的。”母亲在一旁笑了。
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在干啥,在父母面前,你永远都是个孩子,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团圆饭年味儿浓
祝福声、碰杯声、欢笑声……除夕夜饭桌上,声声都是那么悦耳。一桌年夜饭,4家人围着吃,一旁的电视机放着春晚,声音大大的,但依然遮挡不住一家人团聚的欢笑声。
“春节就是团圆,人越多越好,没那么多的讲究。”除夕,孙艳龙并没有在自己家守岁,而是和父母一起去了大伯家守岁。孙艳龙的大伯在家摆了宴席,邀请了孙艳龙一家和自己的两个亲家一起吃年夜饭,就这样4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年。这是孙艳龙第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过年,对他来说,在哪过年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家人都能在一起。
孙艳龙除夕那天多喝了两杯酒,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在人人都讲中国梦,我也有中国梦,那就是告别奔波,家人团圆,早日把爸妈接到我身边。”孙艳龙在呼和浩特市的这5年,什么工作都做过,在工地干过、开过大车……如今,他已经在首府沟子板村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二楼,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理想稳定的工作,过不了多久,他就能实现他的中国梦。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2月10日,他再一次离开了他的家乡和父母。
“没办法,舍不得也不行,但我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和父母分离。”孙艳龙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和自己的中国梦上路了。因为返程的票没有买上坐票,他又要经历一次折腾……(记者 马丽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