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这里远离城市,就是离最近的乡政府也足足有二十多公里,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里“诞生”了一个世外桃源,那就是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莫旗卧罗河办事处的龙河村。2月22日记者走进了龙河村进行采访。
要说龙河村的变化也只是几年的光景,5年前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龙河村农民戚英明,这几年可是翻了身。当年他家那低矮的茅草屋不见了,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彩钢房展现在眼前。老戚说:“当年我来这里是从尼尔基镇走了3天才到的,后来乡里通了客车进城也得一天时间。现在用不上两个小时,出门上车,下车进城。过去一年要在农田里干半年农活,现在只要40天。”
村民赫长娟家里的变化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原来在自然屯开了个小商店,房子低矮、潮湿,再好的商品摆进去也看不出好来。3年前,我们从自然屯整体搬到龙河村后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继续开综合商店。去年,村里盖了楼房,我家买了一个门市,现在重新开业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生意红红火火。”村民邓德照家原来住的是草房,屋里整天黑漆漆的,一听说谁家进城买楼房了,就羡慕得不得了。今年过春节他家也住上楼房了,他说,“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咱在山沟里也能住上楼房,而且每平米才花1400元,我们就是自己盖房子,每平方米成本也得达到1500多元。”看把他高兴的,说话都显得比以前有精神头。
要说龙河村的变化真是太多太多,5年多的时间里,水泥路通进了村,按上了路灯,电话安上了,电脑用上了,有线电视看上了,吃上了自来水,图书室、卫生室、幼儿园、广场全都有了。说起这些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杰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龙河村的变化首先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被人们视为皇粮国税的农业税被取消了不算,紧接着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新农合等十几项优惠政策连连出台,科技特派员来指导我们种地,优势重点项目在村里推广了。村两委班子脚踏实地做事情,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用老百姓的土话说,这叫人和心,马和套,说白了就是人心齐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不春节没过几天,村里领导就坐在一起商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事,计划要扩大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发展肉牛饲养,争取全村人均收入五年内再增加一番。” (记者 蒋希武 李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