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察右二中:自测不够250分不能考普高?家长学校各有说法
内蒙古新闻网  14-07-08 09:0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一自称不能参加中考的同学曾经获得的奖状

  土牧尔台镇位于察右后旗北部,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就座落在该镇,是一所初中,该校学生也主要来自土牧尔台镇。近日,据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一些初中学生家长反映,位于该镇的察右后旗第二中学组织自测考试,未达到250分的学生,学校不让其参加中考。另据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学校老师向职高推荐成功了的,每一个学生,职高给老师500—800不等的“提成”。

  据了解,该校2014届初三年级共三个班,每个班40左右名学生,整个初三共100人左右。就家长们反映的问题,记者随机走进了一些同学的家里。据同学们介绍,学校组织了一个学生们俗称的3•20考试(即学校3月20日组织的自测考试,以下简称3•20考试),这次考试成绩未能达到250分的同学,学校不允许参加中考,学校向这些同学们推荐一些职业高中,这些同学们要么只能去上这些职业高中,要么就是失学了。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家长们虽然没多少文化,但他们始终坚信,能够“上高中、念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这里的村民们基本以放羊和干农活为生。小志(化名)就是一位3•20考试未达到250分的初三学生,由于未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不能参加中考,也不想上职业高中,目前失学在家。“学校弄了个3•20考试,定了250分来筛选学生,被筛选下来的学生,学校不让参加中考。我们班一共40个人,被筛选下来的有十七八个。”他向记者介绍,“学校向我们这些被筛选下来的学生推荐一些职业高中,有后旗的、集宁的、商都的、呼市的。可我想中考啊,我想上普高,不想上职高啊,职高没啥前途。”

  在小志家记者了解到,小志平时的成绩还不错,是中等生,他的父母也希望他上普高、然后念大学。但小志3•20考试没考好,考了210多分,父母也很无奈、很惋惜。记者离开他家时,小志最后无奈地叹息道:“3•20过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失落,以后想去学个厨师,学门手艺,也只能这样了。”

  随后,记者又驱车来到了另外一名学生小丽(化名)的家里。“我3•20考试考了200多分,未能达到学校定的250分。我们班有30多个学生,也有一半被筛选下来。不少同学就像学校推荐的那样,选择了职业高中,我也不想就此失学,也就只能去上职业高中了,因为我们不能参加中考。”小丽无奈道。据小丽的父母介绍,小丽平时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就在小丽的家里的墙上,记者看到贴着几张小丽初中期间内获得的奖状。

  “凭啥不让我们孩子参加中考?若是中考定了孩子的命运,这也没啥,但3•20考试定了孩子的命运,不给孩子参加中考的权利,这太不公平了!何况3•20考试还是学校自行的筛选考试。”小丽的父亲气愤地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学生小琳(化名)的家里,她也是一名未达到250分的同学,选择了察右后旗职高,目前也在家。据她介绍,她们班也有30多个同学,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被筛下来。她和小丽一样,无奈地选择的职业高中。“学校的3•20考试没考好,可我不想失学,我想上学,上大学”小琳哽咽道,这时记者看到小琳的眼里已经含着泪水。“她是个小女孩,不想她这么早去打工,只能让她去念职高了。”小琳的母亲无奈道。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察右后旗第二中学,见到了该校郑副校长。就3•20考试未达到250分便不能参加中考的问题,他表示,学校确实搞了个3•20考试,但不能参加中考的说法不存在,没强制。至于学生们说的是强制的,参加职高或中考都是自愿的,可能是班主任老师告知解释得不正确。

  关于成功推荐一个学生、职高学校给推荐老师500—800的“提成”的问题,该副校长表示,这个有可能,因为存在抢生源现象,职高和老师私下搞这个事情的话,学校也不能知道。

  编后:一个争端的发生,总有目的,要么是利益,要么是责任。参加中考是每一位初中生的权利,不知察右后旗二中是否真的不让部分学生参加中考,如果是真,其做法是否公平,其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升学率,还是“提成”,我们不得而知!但愿有关方,多付一些责任,少看一些利益。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