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盟市图片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密林深处有“人家”
内蒙古新闻网  14-07-08 17:1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徒步进密林深处。

  在一路颠簸中,在提心吊胆中,大巴终于还是被拦截了,路面出现小面积塌方。“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团队成员不得不步行前往森林生态站。

  经过20多分钟的徒步,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气象站,驻扎在这片森林里的除了些观测设备外,还有真正的人家——森林生态站观测员张永亮夫妇。他们自1999年便与这些观测设备生活在了一起,一眨眼便是15年。这里很苦。漫天飞舞的蚊虫、满地乱爬的蚂蚁都在证明着这里的艰苦,可这并不算什么。真正苦的是,夫妇俩很孤独。放眼望去,除了大片大片的森林,什么都看不到。

  张永亮的任务很艰巨。所有观测设备的维护、数据的储存工作他都得承担起来。“要给供电的太阳能板除雪、除鸟粪,要让各种观测设备保持清洁,以减少无谓的外部干扰;每隔一个月要对地表径流进行观测,以便获知这片土地的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每隔20天要把存储的数据倒出来,不是因为存储器存不了这些数据,还是怕万一观测设备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一说起要做的事,张永亮便滔滔不绝,“这个地方虽然很苦,但能够守护这片森林,为国家森林生态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感觉很自豪。”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乌兰巴特尔说:“这个气象站所获取的多样化数据服务于气象局、林业局、国家生态系统网络、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陆地观测以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等,既是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数据共享的尝试,也用于满足研究兴安落叶松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未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将与森林生态站开展合作,共同将森林生态研究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