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产业,多年来一直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但近年来,呼市羊绒产业在生产经营中普遍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羊绒品质下滑、品牌建设滞后、行业无序竞争、能力不强。
“要想促进羊绒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把单一的个体经营者组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形成合力。”昨日,在呼市羊绒协会成立大会上,呼市商务局局长郭成岗如是说。
呼市羊绒围巾产量占全区3/4
●羊绒协会当选会长陈益讲话

●呼和浩特羊绒协会成立揭牌仪式本报实习记者陈熠北摄影
呼和浩特市羊绒协会会长陈益说,呼和浩特市的羊绒行业有着深厚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坚实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呼和浩特市的围巾产业已经成为以羊绒、羊毛、蚕丝、阿尔巴卡等高端稀缺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围巾生产、加工、贸易、销售的世界行业领军者,是国际市场高档围巾的主要生产地,每年出口量达1000余万条,国内市场销售2000余万条,占全区该类产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随着行业的发展,呼市已经形成了从产品开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及国内市场享有盛名。 “目前,呼和浩特市有羊绒企业100多家,每年的产值大概有30多亿美元,其中,羊绒出口创汇占到呼和浩特市出口创汇的六分之一,即1.5亿美元。每年各类羊绒企业可解决就业人口达5万人。”呼市羊绒协会秘书长祁文元告诉记者,因为现在羊绒行业有些无序竞争的状况,部分企业质量上有些掺假,做些假名牌,为规范羊绒行业,把呼和浩特市羊绒的声誉重新塑造起来,成立羊绒协会也是形势所需。
规模化生产节约成本
据祁文元介绍,呼市羊绒围巾的产量大概是4000万条,羊绒衫的产量大概是500万件左右。目前,呼市上亿元的羊绒企业在羊绒协会里有15家左右。
他说,从趋势来看,羊绒衫有些下滑,无论是从产量还是客户的订单量上。下一步,在羊绒围巾这块产业上主要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现在他们有70多家会员企业,将来还会有100多家,这些羊绒企业联合起来后可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比如有的企业可以做前道工序,有的企业负责后道工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大了产量。
毛绒的价格一直受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在波动,去年上涨,今年下滑。价格下滑对羊绒企业还是有一些影响,主要是来自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以前,内蒙古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反而像印度、东南亚一些地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样一来,有些订单就会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