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亮丽风景线·大型主题采访·摄影】幸福敲响通辽百姓的家门

  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加快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市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带来的精彩。张启明摄

  近年来,通辽市始终贯穿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奉献给百姓的“民生大礼包”一年比一年厚重,一年比一年精彩。2014年,通辽市继续加大惠民力度。一项项惠民政策和措施相继实施,让幸福敲响了通辽老百姓的家门。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2013年启动的城郊百万亩森林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通辽建设的重要举措。工程以主城区中心,50公里半径范围内新规划造林6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4.7%提高到26.6%。通辽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集体”,2014年通辽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9月24日,通辽市科尔沁区戏曲剧团的文化惠民演出走进红星镇同德店村,为村民们带来了马头琴独奏、二人转、筷子舞等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团长孟繁杰说:“今年3月份开始走村入户演出,目前为止演出了70几场。”

  扎实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加快构建城乡社区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幸福社区建设。2014年,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37万户,其中棚户区、城中村、城边村征收2.8万户,改造农村牧区危房2.5户,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00套。建成70个幸福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个幸福社区卫生服务站。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牧区“五保”供养水平。2014年,通辽市城市低保补助水平月人均提高54元,农村牧区低保补助水平年人均提高240元,集中供养标准与分散供养标准较上年度分别提高1000元和200元。目前,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871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位。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和核销比例,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2014年参合人数达到2149848人,参合率98.27%,制定下发的《2014年通辽市新农合补偿方案》使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成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13所贫困地区卫生院。建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通辽市健康体检中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

  9月25日,孩子们正在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的广场上进行轮滑表演。西拉木伦公园是通辽市内最大的一处开放式公园,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张力军摄

  重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通辽市继续组织校安工程,投入5751万元建设校舍面积2.9万平方米,涉及4个旗县市区8所学校。201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的213所公办幼儿园现已全部开园,全市基本实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农村牧区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农村牧区公办幼儿园在读的幼儿实施了免除保育费和管理费政策,落实资金9882万元,为14485名蒙古语授课学前儿童补助管理费、保育费1448.5万元。

  9月25日,通辽市开鲁县三星村村民赵喜忠和何树生刚结束上午的劳作,走在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这条路是通辽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之一。赵喜忠说:“以前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出不了家门。现在道路硬化以后,村里买车的人都多啦!”

  加快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4个创业就业基地,建设500个零散型创业孵化网点。同时,全市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着力加强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提供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直接扶持4000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

  通辽市3年内要在2100个嘎查村(场)实施"十项全覆盖"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0.06亿元在8旗县建设700个嘎查村。截至9月,危房改造已完工7436户,完工率65.4%;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完成95个村、68260人,完工率57%;街巷硬化已完成473个村、1020公里,完工率90%;村村通广播电视已完成11212户,完成率100%;校舍安全建设与安全改造完工46所,完成率63%;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已完成447所,完成率91.6%;便民超市已经完成完工179个,完成率100%;村村通电及农网改造工程已经完成441公里,完成率62.3%;89879人养老工程和9894人高龄津贴工程已实现应保尽保。

  变化,悄然发生。幸福,油然而生。这些无声的数字让全市百姓切身感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新变化,也成为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记者郭洪申见习记者安寅东通讯员申亮)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