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民生落到实处?如何不断满足民之所需?如何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作为包头经济的“领头羊”,昆都仑区根据民之所需定制“民生菜单”,从提高生活质量到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拓展民生工作内涵与外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昆都仑区知道,民生改善是对“打造亮丽风景线”最好的诠释。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将昆区的发展落脚在了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
美丽的昆河湿地
碧波荡漾昆都仑河
“旱城”变“水城”,昆区用7年重塑昆都仑河。如今,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玉带般”地重新环绕在包头城西。
每天清晨,78岁的吕大爷都要到昆河景观带溜达一会儿。居住在79街坊的他见证了昆河的“涅槃”,“真的是掘地三尺!”吕大爷回想起2007年昆都仑河破土动工改造是的场景不禁感慨。”那时的他对昆河改造怀着极高的期待。
而这种极高的期待正是由当时昆河窘困的现状而来。
“近代由于气候、河床地质构造等原因,昆都仑河越流越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沙尘飞扬,而且河道被砂石场挖得千疮百孔,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形成强烈反差。”昆区城建局办公室主任范利民说。
终于,昆河改造工程在2007年挖下第一铲。按照规划,未来北至水库、南至包兰铁路黄河边,古老“呼延谷”30.5公里都将焕然一新。
7年磨砺,建成后的昆都仑河蓄水库区宽200米,绿化景观带宽150米,全长约9公里,形成了180万平方米的蓄水面积,种植树木50余种8万余株、绿篱33万株,栽植各色花卉40余种,地被植物2万余平方米,再加上和130万平米的沿河绿化景观带,使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3平方米,绿地园林内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蓄水区域由北向南被9座橡皮坝分割成9个蓄水区,设计标准可达到4200立方米/秒的流量,满足百年一遇的洪水。
11.7亿元的投入,使饱经风雨淘洗的昆都仑河绘就新的画卷,在大大改善昆都仑河的生态和两岸居住和人文环境的同时,也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河东岸住宅的身价陡增,开发商争先恐后地大打“水景牌”。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经过5个月紧张施工,今年9月11日昆河三期——昆都仑河湿地公园正式建成开放。湿地北接石门风景区,南临G6和110国道,东西两侧为大青山山体,精致的园林小品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7年来,昆河不光是景观发生变化,更深刻的是改造后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在摄影爱好者郭斌的镜头中,天空的变化说明了一切:“这些图片我都是没有处理过的,你看这是2003年从河西照河东,这是今年夏天从河西照河东,能见度明显高很多,城市上空灰蒙蒙的烟尘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