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告别饮水难
爱心井落户缺水村
记者一行驱车沿着只能并排通过两辆轿车的水泥道路,进入了元宝山区小五家乡,此时已是初冬季节,道路两侧连绵起伏的群山间生长的草木已经变黄。记者此行的目的地大营子村就位于山峦之间。
在大营子村村口,记者见到了在此等候的大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周祥,这位由于常年在庄稼地里风吹日晒的村干部,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见到记者一行来到村口,周祥连忙上前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与记者们握手,并指着身后大山的半山腰说:“蒙牛爱心井就打在山腰上,道路坡大不好走,上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由于是山区,大营子村的各个自然村之间分布比较分散,彼此之间联系不多,尤其是人畜饮水很难兼顾。记者的车辆沿着崎岖的山路缓慢地向上爬行,虽然是山区,当地村民还是在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种植了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这些庄稼都是指望着天上能下雨,下雨才有收成。”周祥书记告诉记者。
在周祥的记忆里,大营子村曾经是个雨水充沛河水潺潺的地方。可是由于近十几年来环境的改变,这里的雨水渐渐地少了,原本有水流淌的小河干涸了,甚至村民的饮水都成了问题,原来打井20多米就能出水,现在至少要打60米,有些村子甚至要打100米才能出水,这让从小就生长在大营子村的周祥很是无奈。
“这回好了,蒙牛爱心井来了,我们村的老百姓从此就不缺水吃了。如果地下水充沛,我们还可以挪出一些水来灌溉农田,增加村民的粮食产量。”周祥说。
渐渐地,记者看到远处山坡上出现了一片民居,周祥指着远处村口的一座小房子对记者说,那就是蒙牛爱心井的井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