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四个一”重点惠民工程 > 十个全覆盖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达茂旗黄花滩新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4 10:16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新闻网  

  走进黄花滩新村,漂亮的门牌楼,生动的3D壁画,整洁的柏油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一排排黄砖红顶的居民住房,呈现出一个靓丽多彩的美丽家园。村支部书记陈百灵说:“自从搬到新村以后,啥都有了,对政府来说,这叫十个全覆盖,对我们农民来说,这叫幸福全覆盖”。

  黄花滩新村位于百灵庙镇东南8公里处,是一个集产业发展、新村建设为一体的高标准示范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除了生活环境跟过去相比明显改善外,更主要的是有了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配套开发水浇地2900亩,建设1800平方米北虫草种植基地一处,依托附近的那达慕文化产业园区,30家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接待点,农民收入较过去至少翻了一番。

  2014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开局之年,包头达茂旗完成投资5.51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实施了27个嘎查村的全覆盖工程。

  包头达茂旗地域辽阔,有农区、牧区、旅游区和口岸,各地特色鲜明,对列入“十个全覆盖”规划建设的嘎查村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差异,凸显个性,为打造边境旅游型城镇注入活力。如乌克忽洞乡、小文公乡等农区集镇建设以体现晋北风情为主;希拉穆仁镇、明安镇、达尔汗苏木等牧区集镇建设以体现蒙元文化为主,以口岸贸易为主导的满都拉集镇突出边境异域风情。

  包头达茂旗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结合实际推出了集中新建、合并改造、原地整治、拆除撤并四种改造形式。截至目前,全旗已如期实施新村建设及旧村改造60个,其中,集中新建新村16个,合并改造中心村8个,原地整治基本村36个。共拆除危旧土房1832套,平整闲置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地3550亩,立面改造住房1053套,粉刷墙体1835户,35.15万平方米,改造屋顶274户,1.51万平方米。

  十个全覆盖,核心是危房改造。达茂旗农工部部长武存宝说:“起房盖屋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农牧民的具体需求”。在危房改造过程中,达茂旗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具体诉求,最大化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主要采取了政府统建、村民自建、置换砖房、转移进城四种方式进行改造。今年,计划完成2997套危房的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对27个嘎查村全面启动十项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28处。街巷硬化工程,已完成通村公路129.83公里,街巷硬化136.6公里。村村通电工程,已完成新村入户通电2178户。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已完工5处。文化活动室工程,已完工10个。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已改造完成27处。配送中心工程,已完工1处。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工程,已完成希拉穆仁幼儿园和红格塔拉幼儿园主体建设。户户通广播电视,已完成2000户。

  在村庄改造过程中,坚持产业先行,精心打造集镇辐射型、特色产业型等产村融合示范村。集镇辐射型村庄,如,石宝镇石宝新村主要围绕铁矿集团发展二三产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达1000人。希拉穆仁镇哈拉乌素嘎查吸引周边约70%的农牧民从事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特色产业型村庄,如,百灵庙镇黄花滩新村,依托那达慕文化产业园优势,打造集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北虫草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区。小文公乡西营盘新村以打造“文公乡情”品牌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切入,达茂旗着力解决干部上门服务全覆盖。全面深化苏木乡镇“一办三中心”工作模式,在嘎查村建立常态化工作便民服务站,将旗直机关事业单位101项职能下放到便民服务站,实现对农牧民面对面、零距离服务。

  新梦想,新家园、新生活。达茂旗将以改造沿路村庄危旧土房入手,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以线带面,梯次推进到2017年,全旗形成60个高标准示范中心村、150个全覆盖基本村的村庄布局,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改造和十个全覆盖任务,攻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道难关。

[责任编辑 魏莉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