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种”到群众中,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培育的创意方式,是一种积极、明亮的文化心态,它的成长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近年来,我区在坚持“送文化”的同时,开始向“种文化”迈进,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
文化“种植”能手下基层
“赵林平、阿拉泰、武利平、何小菊、李继春、王占昕等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已成为‘种文化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内蒙古文联的一名负责人说。
近年来,内蒙古文联依托“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常态化的文艺志愿服务,把文艺的种子播撒下去,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培养和扩大基层文艺队伍,提高全民的文艺素质,使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改变。
留俄音乐专家叶尔达,国家一级编导、舞蹈专家莎仁高娃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对该旗乌兰牧骑和民间乐团“阿斯尔乐团”做了为期一周的业务指导。两位专家在编曲、舞蹈等实践教学中,把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的察哈尔文化和该旗的精神风貌艺术化地融入到创作当中,使当地编创的剧节目在文化特色、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上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放歌草原·书写百姓”等主题文化实践活动中,我区书法志愿者举办了“走进鄂托克——全区书法篆刻艺术观摩展”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辅导等方式,提高了基层旗县书法爱好者的创作水平;知名词曲作家志愿者深入到6个盟市20多个旗县的苏木嘎查、厂矿企业、边防哨所,开展文艺辅导、交流、创作采风活动;8位作家下基层开展了报告文学采风写作辅导活动;戏剧艺术志愿者对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的8个旗开展调查研究、采风考察、深入生活、专题讲座等相结合的蒙古剧创作辅导活动……
2014年,“种文化”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得更加深入广泛。3月1日,书法志愿者分期分批赴通辽、赤峰等地的学校、矿区、社区开展书法艺术讲座;6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在全区24所中小学同步启动;7月11日至13日,由自治区音乐家协会组织的文艺志愿者专家团走进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开展“文化下乡”辅导讲座活动;8月—10月,舞蹈志愿者服务团先后深入到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阿拉善盟,针对当地艺术表演团体开展舞蹈专业理论讲座与实践指导;7月—10月,曲艺志愿者分队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功举办2014全区汉语曲艺创作、研讨、展演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将文化“种”到基层,内蒙古文联积极争取与中国文联、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的合作,在包头成功实施了“三级联动、四层推进”的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共汇集34名全国著名音乐家、国内一流画家志愿者前往授课,包头市有600多名艺术工作者受益。
“种文化”活动在基层受到普遍欢迎。“文艺志愿者来我们学校支教,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土右旗美岱召中学的音乐教师李晓鹏说。
随着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持续开展,我区各地的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对“种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各地也在积极培育“文化种子”,加强自我“造血”能力。
过去一向以“送文化”为主的呼和浩特市,成立了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万人工程组委会。组委会成立以来,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演出队伍和文化中心户,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首府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几年来,组委会已挖掘储备各类文学文艺人才近4500人,拓展基地16个,吸纳社会业余文化表演团体27个。
在中蒙边境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温都不令村,有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农村文化大院。村民李三女和几位老姐妹正在认真地练习扇子舞。“我们的舞蹈都是旗里派来的指导员老师教的。这里每天最少都有十几人参加活动。农闲时有几十人呢。”李三女说。达茂旗文体广电局负责人表示,“种文化”使农村文化大院有了走向市场、孵化产业、创造品牌的能力。
乌海市海勃湾区有书法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等文艺专业组织16个,爱乐合唱团和剪纸工艺、烫画、和谐书画艺术沙龙等民间艺术社团71个。在这里,有25名文化专业人员作为文化辅导员,为各个社区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使每个社区的群众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亮点。
“个别艺术创作演出不接地气,一些文化作品仅满足于评奖。”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普及为民惠民系列活动,文化馆专业老师走进社区、深入田间地头,编创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对群众面对面的辅导,把优秀“文化种子”种到群众当中。如今,阿荣旗每个社区村镇都有各自的文艺明星,有机会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一展身手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