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内蒙古医科大学历时1年半时间创作并推出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之歌》在呼和浩特保利剧院首演,获得在场观众普遍好评。
原创话剧《生命之歌》从剧本故事调研、创作到演员遴选、排练,历时一年半时间。共有11名教师和25名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演员全部来自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校师生。话剧《生命之歌》由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取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建校初期支边的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刘其端教授的感人事迹。
“他们都不是演员出身,却表演得跟专业演员似的。尤其是刘其端在病床上那一幕,演员都流出了泪水,我们也跟着流泪。”演出结束后,观众郭力说:“这部话剧打动了我,演员表现是一方面,更大的感动来自于故事情节,是刘其端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我。”
内蒙古医科大学建校初期,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刘其端教授支边来到内蒙古。作为第一批建校的“内医大人”,刘其端在内蒙古孜孜不倦地奋斗了34年。他开办了高、中级解剖学师资班,撰写了多部讲义;他发起创建了内蒙古解剖学会,使内蒙古的解剖学教研水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跻身全国中上等水平;他带领学生到荒郊坟地捡拾和挖掘一些无主尸体骨骼,制成标本,并开设人体解剖实验课。1990年,刘其端病逝。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内蒙古医学院,供教学研究使用。(记者王靖)
4月26日,内蒙古医科大学师生在呼和浩特保利剧院表演话剧《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