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远嫁武川的拉祜族女子
内蒙古新闻网  15-05-07 16:03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准备上学。

这些羊是家里的经济来源。

一起干活。

做饭。

晨曦中的母子三人。

 两个孩子在写作业。

穿上拉祜族服装。

 17岁时,拉祜族少女李娜妥做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决定——跟随初次见面的男子董保应去内蒙古生活。从此,李娜妥离开故乡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来到了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一个小山村,嫁给了她一眼认定的这个陌生男人。那时,由于生活贫困,当地女人远嫁内蒙古的现象比较普遍,董保应就是嫁到武川县的李娜妥的远方表姐领到李娜妥家的。李娜妥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母舍不得让她嫁到陌生遥远的北方。而李娜妥却愿意跟随这个看起来老实本分的男人,在异乡开始新的生活。

  初到武川,李娜妥听不懂当地方言,只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她每次吃莜面,都会肚子痛。家乡是四季如春,这里却有酷暑寒冬。夫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后来,李娜妥有了一儿一女。做了母亲的李娜妥要跟着丈夫一起放羊、种地,才1岁多的娃娃就背在背上。等孩子们上幼儿园时,李娜妥带着孩子从村里来到镇上,租了一间房子接送孩子。今年,她的儿子10岁、女儿8岁,母子3人在镇上住了6年多。董保应则留在村里放羊、种地,50多只羊是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孩子们上学和生活的费用,全靠卖羊换钱。

  周一到周五,李娜妥要接送孩子上学,给孩子们做饭、督促他们学习。每到周五下午,是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候,李娜妥骑着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回家,共享天伦之乐。如今,李娜妥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武川话,最拿手的饭菜是莜面做的拿糕。家里的生活还是紧巴巴,但是政府的保障挺到位,孩子们读书花不了多少钱,还有国家的各项补助政策。去年,政府给出钱,帮他们家修缮了房子,垒起了院墙和羊圈。各项惠农政策逐年增多,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今年春节,李娜妥带着两个孩子回了一趟老家。这是离家13年后,她第一次回家。家里,父母已经苍老,哥哥也成了家,生活状况改善了很多。李娜妥的两个孩子,则是地地道道的外乡人,听不懂外公外婆说话,也没吃过用竹筒烤制的食物。外公外婆对初次见面的外孙们格外喜爱,专门给他们每人做了一身拉祜族的服装。回一次家,不是容易的事情。董保应要帮同村的人放一个月的羊,对方再帮助他放一个月的羊,这样,董保应才能一个人忙过来家里的活儿,让李娜妥放心地带着孩子们去探亲。坐49个小时的硬座到昆明,再坐一个晚上的班车到县城,然后打车回村里。13年前李娜妥到武川,就整整走了5天。

  李娜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接自己的父母到武川看一看。目前,这个计划还无法实现,家里的农田需要打理,哥哥家的孩子也需要照看。每次李娜妥给父母打电话,董保应都想跟岳父岳母说几句话,感谢他们同意将女儿嫁给他,如今他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无奈,岳父岳母听不懂董保应说话。李娜妥就让董保应将想说的话发成短信,这样父母就能找村里识字的人念给他们听了。

  13年来,李娜妥没有对当年押宝式的选择后悔过,虽然生活还是贫穷艰难,但她挺知足了。在她身上,烙印着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妇女的品格——坚韧。丈夫和子女,给了她们稳定和归属。文·摄影/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 张睿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