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盟市图片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铁道线上清筛人

  午夜时分,机械车的轰鸣让空旷的山谷更显寂静,只有偶尔从邻线飞驰而过的客运火车与清筛工人们做伴。

  清筛二车间一工班谢晓东将指示杆插到指定位置,保证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清筛车操作人员清晰地看到作业范围。谢晓东返回宿营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脸洗澡。

  他们不是逐水而居的牧民,却长年累月不停迁徙;

  他们不是长空万里的候鸟,却一年四季长途跋涉;

  他们不是四海为家的游子,却从早到晚有家难回;

  他们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工务机械段清筛车间的职工。

  4月20日清晨5点,太阳稍微露出半张脸,宿营车车窗上已经映衬出工务机械段职工各种忙碌的身影。

  今年呼和浩特铁路局京包线第一阶段集中修还有10天才结束。大修就意味着线路会被“切断”,就像在铁道线上扒开一个口子,必须迅速安全的“缝合”。负责工务大修施工的呼和工务机械段投入的55台大型养路机械和1200余名职工,不论黑夜白昼,争分夺秒、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铁轨就像人一样,时间长了会生病,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它治病。医院里医生有多忙,我们就有多忙。”清筛二车间的谢晓东说,“集中修就像会诊手术,全员不休息,在短暂的封闭线路期间为铁路做手术。”谢晓东和同事们一天忙碌生活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穿衣、洗漱、吃早点……匆匆吃完早饭,便准时乘坐6点的机械车前往施工现场。

  清晨7时许,随着施工命令的下达,清筛车间的20余台机械设备轰着油门由丰镇火车站驶向京包线堡子湾站至孤山站的施工场地。走在最前面的清筛车往外喷吐碎道砟,工友们像泥人儿似的在尘土中,兢兢业业地打着信号一刻不敢放松;紧随其后的配碴整形车挥舞着两条“大臂”将碎道砟“搂”回到铁轨的怀抱……施工现场机械声、鸣笛声、施工指令声此起彼伏,“硝烟”乍起,偶尔还会有火车从邻线飞奔而过。

  “大伙把口罩戴好,抓紧时间干!”10时40分,清筛二车间一工班工长侯安义正在组织30余名职工回填道砟,“机器作业之后,负责配合工作的职工一定要对道砟进行回填,保证线路的稳定性。”他一边盯控安全一边强调。

  面对着轰鸣的机械和无孔不入的粉尘,一上午的时间疾驰而过。中午回到宿营车上,大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洗漱间。退役的绿皮车改造成的宿营车就是工务机械段职工流动的家,240多名职工就在这800米的宿营车里吃饭、睡觉、学习、开会,大家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基本都在宿营车上度过。

  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职工每人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或聊微信,或刷微博,车厢里时不时传出“滴滴”的提示音。“常年在外流动施工,年轻人只能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看外面的世界只有通过手机了。”工务机械段党委副书记周芙蓉介绍道,“清筛车间是男人的世界,年轻的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一年大概8个月不能回家,成了家的职工离婚率也高。”

  “每天的时间分为工作和睡觉,只要不工作就抓紧点滴时间睡觉。”干了20多年清筛工作的一车间副主任王宝奎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多数时候是夜间作业,黑白颠倒的生活让很多90后职工受不了。将心比心,他们的家长知道了该有多心疼。”谈及孩子,王宝奎突然沉默了,自顾抽着烟。“我对孩子和家人亏欠得太多了,最遗憾的是没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刚说完,同事一句吆喝,王宝奎立即将烟掐灭,开始了下午的机械整备工作。

  “下辈子不干铁路了。但这辈子选择了铁路就一定要干好。在这场艰辛和责任的博弈中,保证旅客安全的责任心永远都要放在首位。”采访结束时,谢晓东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只要线路安全畅通,旅客平安回家,他们辛苦的工作就没有白费。(记者安寅东摄影报道)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