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产业破冰呼唤行动
李志春,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煤化工发展的见证者。
由旗长助理到克什克腾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尽管履新只有几个月,李志春却无法忘怀那个足以改写克什克腾旗产业格局的日子。
2013年12月24日,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正式投产,打破了国外对煤制天然气核心技术的封锁。
进入2015年,围绕该项目下游,总投资达200亿元的19条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始在克什克腾旗工业园布阵。
今年初,在大唐企业内部的一次活动中,有员工激情感言:
“曾经,深埋于不毛之地的褐煤无人问津;如今,劣质能源神奇般转化为清洁天然气。昔日,这儿还是一片洪荒;今天,一座工业城已具雏形。”
站在3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李志春感慨万端:“顺应新常态下的发展大势,地区产业发展才能获得无坚不摧的强大动力。”
“顺势而为,是内蒙古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必修课。”内蒙古社科联研究员朱晓俊说。
区内专家学者认为,按照内蒙古的欠发达区情,这个“势”至少有几层含义:
新常态下,我区煤化工必须顺应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形态走向高端的发展大势;
新常态下,我区煤化工必须顺应经济走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和产业链延伸的发展大势;
新常态下,我区煤化工必须顺应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大势;
新常态下,我区煤化工必须顺应发展动力转换的大势,培育煤炭下游新型产业增长点。
“顺应大势,就要正确认识我区现代煤化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的多重挑战。”多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内蒙古统计局科研所所长张晶说。
这种挑战,是指当前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面对的复杂环境:
着眼全球,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依然在低谷中徘徊,煤化工产业也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
放眼国内,任务艰巨繁重——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我区煤化工产业需要在改革与发展的双重考验下续写新的荣光;
着眼区内,挑战不容忽视——我区煤化工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产业低端化特征依然明显,产业上游的不少工业废弃物亟待充分利用。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面对挑战,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如何“破冰”?胡凤山以充满诗意的语言作答:“勇敢迎接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洗礼!”
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这是“8337”发展思路给出的定位。
沿着这一定位指引的方向,一个道理简单而深奥:产业“破冰”呼唤新的行动,行动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