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深知,只有接地气,新闻作品才会有灵气;只有俯下身去,才能和群众心贴心;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地气”的含义,才能真正领略“走转改”的深刻内涵。
带着这样的职责和使命,本报“年轻记者走基层”4个报道组的9名记者,先后分赴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进行采访。火热的基层,朴实的群众,带给年轻记者全新的体验、由衷的赞叹、深入的思考……采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经受“洗礼”的过程。伴随着走基层采访活动,《一线》和《民声在线》版将向您呈现采访活动的精彩瞬间、新闻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年轻记者发自内心的深刻感悟,敬请关注。
前方采访地: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正蓝旗
治沙止漠:绿色屏障势在必建
工人们在京津风沙源百万亩樟子松项目基地抚育树苗。
韩雪茹(左) 赵丹(中) 施佳丽(右)
阿拉塔毕力格在制作沙画。
6月初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已经返青,车窗外,偶尔有成群的牛羊映入眼帘,悠然自得。我们采访组一行驱车从锡林浩特市出发,要抵达的第一站是多伦县。
十几年前,多伦县被媒体聚焦是因为沙害,标志性大事件发生在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多伦县考察时,作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
司机金师傅是多伦人,忆起十几年前的多伦,满是沙尘。
2000年春,北京连续发生13次沙尘暴,频度高、范围广、强度大。有人戏谑,刮进北京的10粒沙子中,有7粒来自多伦。说起当时沙化严重的情形,金师傅还自嘲地唱起:你是风儿,我是沙……
舆论让多伦县难堪,却也无可辩言。
据2000年卫星遥感调查显示,多伦风蚀水蚀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2%,横亘全县东西的3条大沙带有相连之势。专家预测,若不尽快有效治理,100年后沙地将侵入北京……更有甚者,学界开始讨论首都要不要搬家的话题。
多伦县距离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当地政府的宣传,习惯以北京后花园自居。而当时,在北京人眼里,多伦却是临近北京还潜藏着危险的大沙盘。
金师傅对自己家乡的历史耳熟能详,给我们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拜日跸林”,为大辽的兴旺祈祷;给我们讲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还给我们讲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