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诗意追寻《我的贝勒格人生》

  原标题:诗意追寻《我的贝勒格人生》

  在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中,舞蹈诗剧《我的贝勒格人生》堪称经典。

  贝勒格是蒙古族舞蹈的一种古老分支。这部舞蹈诗剧,以年逾花甲的主人公腾格里回顾的视角,讲述了他在追求蒙古族舞蹈艺术过程中,邂逅爱人巴拉吉德玛,与其携手,共同寻找贝勒格舞步的精彩人生片段。本剧试图通过一个人与一个古老民族舞步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蒙古族舞蹈本源的特质和生命的力量,感受到舞蹈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一切艺术的源头就是爱——对生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

  本剧试图通过一个人与一个古老民族舞步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蒙古族舞蹈本源的特质和生命的力量,感受到舞蹈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一切艺术的源头就是爱——对生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本报记者安寅东摄

  这样的立意已经触动了观众的心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当舞台上呈现出用舞蹈勾勒出的草原、河流、毡房、山岭、森林的时候,大自然的多彩之美立即震撼了全场,观众可以从舞蹈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生态的平衡,这种平衡,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血脉,关乎到精神家园的美好。于是,舞台上,演员醉心于舞蹈;观众席,人们沉浸在贝勒格带来的美好意境中。

  演出是成功的。演出背后的故事同样感人。

  执行导演哈斯敖登说:“编排一个剧目,最少也需要1年以上时间,有的需要两到三年。这次演出,我们只用了3个多月编排就取得了这样的效果,确实创造了奇迹。这台剧目由中蒙俄3个国家的艺术家合作创作,彼此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但是这些都被我们克服了。这台舞剧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是传统蒙古族舞蹈的收集、传承、回归。”

  总导演东嘎克·维切斯拉夫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总导演,我有责任将贝勒格舞蹈展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认识贝勒格、喜欢贝勒格。我们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编导、演员合作非常愉快。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歌舞团的演员功底扎实、表演到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很喜欢他们。”

  而演员们对这位来自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导演也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对舞蹈的理解是相通的,这位导演常常是语言亲切地纠正演员们的错误,渐渐地,他们都能领会导演的意图,甚至能明白几句俄语。当演员们说上一两句俄语的时候,导演会非常开心。

  在舞台表演中如何恰如其分地体现编导的创作思想,并且对这些思想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这很考验演员。剧目男主演、主人公老年腾格里的扮演者李德戈景深有感触。

  李德戈景成名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节目,曾被媒体评价为“身材纤瘦,可是一跳起舞来却充满了整个舞台。”郭富城赞誉他为舞仙。他说:“作为舞蹈演员,其实在本剧中我的舞段并不多,大多数是静止的旁白,没有动作展示内心的东西。特别是在最后一幕中,我有15分钟定格,只能作沉思回忆的状态。导演要求我的身体要有反应,但是还不能用动作。后面有那么多的演员在跳舞,我却要在相对静止中表现主人公的思想,这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其实挺难的,需要用心积淀主人公的生活和思想。”

  熟悉李德戈景的观众掩饰不住地激动:“舞仙毕竟是舞仙,动则力量勃发,静则意蕴深远。”

  来自蒙古国的舞美设计师孟克吉日嘎拉说:“现在中俄蒙三国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的贝勒格人生》将三地不同的贝勒格融为一体呈现在舞台上,不仅展示了贝勒格舞姿的艺术魅力,对加强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张东升说:“尽管演出获得了成功,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要把剧目进一步修改完善,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通过参加全国比赛,把这个剧目打造成民族艺术精品。” (记者苏永生)

点击图片浏览草原文化节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