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希妮玛对待每件蒙古袍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认真、爱护有加。
走进阿拉希妮玛在东乌珠穆沁旗转移牧民进城创业孵化基地的小店,第一眼看到是便是一件漂亮的红色蒙古袍,袍上精美的绣花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绣制的。在过去的15年里,这门手艺是她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支柱。
阿拉希妮玛是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巴彦霍布尔嘎查的一位普通牧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常跟着额吉一起在蒙古袍上绣花,慢慢地她也学会了做蒙古袍。长大成家后,闲暇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做一些手工绣品,一家五口人的蒙古袍都是她亲手缝制。
1999年,阿拉希妮玛的丈夫意外去世,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看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身有残疾的弟弟,阿拉希妮玛决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撑起这个家。阿拉希妮玛的蒙古袍做工细致、精美,绣花样式也很受欢迎,来找她做蒙古袍的人越来越多,她也找到了支撑生活的经济来源。“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做蒙古袍能帮我度过最艰难的日子”,阿拉希妮玛说。
2006年,阿拉希妮玛来到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在当地租下一间很小的店面,这一干便是8年。这些年,她的蒙古袍越来越有名,周边很多牧民慕名而来。现在平均每年得做200多件蒙古袍,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小店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找了3位帮手和她一起做蒙古袍。
订单越来越多,阿拉希妮玛没有降低质量。对待每件蒙古袍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认真、爱护有加。蒙古袍上的每颗扣子、每处绣花,她都多次斟酌。今年5月,东乌珠穆沁旗创建了转移牧民进城创业孵化基地,经过萨麦苏木的推荐,阿拉希妮玛的服装店顺利入驻到了基地中。她还给自己的蒙古袍注册了商标“巴彦霍布尔”。
7月的东乌珠穆沁旗进入旅游旺季,阿拉希妮玛的店每天接待不少游客,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游客,也有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国外游客。“希望以后我的蒙古袍能够真正走出国门。”阿拉希妮玛满是憧憬地说。(记者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