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该减“副”了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2 11:4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文/王磊  画/焦海洋

  近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新增5位副总经理,至此其副总经理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位,高管人员已到14名,而其年薪更可能高达2107万元,遥遥领先同行企业。消息一出,争议不断。

  近年来,针对国企高管薪酬过高的质疑声不断,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限薪措施,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在限薪的同时,也应限制高管人数。

  11名副总,不仅是白酒行业的纪录,放眼其他行业甚至私企,也相当罕见。对于这一“傲人”的记录,贵州茅台称,是“考虑公司新阶段发展的问题,解决新老接替”。窃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理由,甚至都算不上理由。所谓新阶段发展,茅台称,高端酒业需要减少生产,新增一些新的产品链和项目需要新的副总负责。那么,既然是伴随着业务调整的管理调整,为什么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扩充副总,茅台董事会还将《公司章程》的第一百三十条内“公司设副总经理四至六名”修改为“公司设副总经理若干名”。这让我们看到,限制高管人数还只是内部“自裁”,并没有形成“统规”,而这个漏洞,应尽早在制度上填补,千万不能演化成一种变相“反限薪”的手段。

  在中央八项规定和严控“三公经费”,尤其是白酒业遭遇滑铁卢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按理说,主打高端奢侈酒的企业应该缩减业务、精简团队。茅台非但没有,却逆势而上,这与时下中央的规定和民众的期待,都显得格格不入,必须给公众一个更详细、更具说服力的说法。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