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构筑西北华北东北大通道 京新高速临白段工程稳步推进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3 10:3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构筑西北华北东北大通道 京新高速临白段工程稳步推进

  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中

  文·摄影/记者石 尧

  大漠、戈壁、山地、丘陵、草原……一条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穿越而过,这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第六条放射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一部分,构筑了西北、华北、东北最便捷公路大通道。2014年9月,京新高速临河至白疙瘩(蒙甘界)段开工建设,夏季地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一年四季遭受沙尘袭击……建设者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7月7日,记者来到京新高速临河至白疙瘩(蒙甘界)段建设一线,目睹了工人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

  恶劣环境中施工

  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蒙甘界)段距离呼和浩特600多公里,位于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地处库布齐沙漠腹地,7月7日,记者一行来到建设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8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太阳即将落山时记者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干燥的天气、五六级大风向人们吹来,记者沿着施工便道一路前行,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工地上工作,路基、涵洞、桥梁桩基等初具成型,在一处路基的施工现场,3台翻斗车同时卸料,平地机、压路机、装载机、洒水车交叉作业,整个施工流程衔接有序。

  来自甘肃的压路机师傅马强告诉记者,自己开压路机有10年时间了,这10年中他去过不少工地,但这次在临白段施工是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临白高速第八合同段项目书记许学伟告诉记者:“去年刚到这里的时候没有路,我们在牧民家的羊圈里住了2个多月,建路、建厂房、建生活区。这里的饮用水不达标,我们就投资20多万元为工人们安装了两台净水器,我们还将无线网络覆盖到生活区,方便大家和家人联系。虽然工作环境恶劣,但回到我们的生活区感到很温暖。”

  科技创新引领新潮流

  说到京新高速临白段的建设,最让大伙自豪的是科技创新,在拌和站的养护场内,记者看到拌和站的自动水系统正在对水泥桥体进行喷浇。“由于砼工程量大,之前砼拌和设备多采用原始的砖砌蓄水池,这样不仅工程量大,而且破坏生态,水源不可以循环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造成水源污染。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保护环境,我们将原有拌和站供水方式改为自动供水系统,3个集中储水罐在生产之前受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水箱自动蓄水。这个系统的水可以循环使用,不会造成水污染。在京新高速建设中,只有我们使用了这种新技术。”许学伟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让京新高速临白段建设始终处于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中。“今年3月,我们通过业主标准化建设验收,成为全线唯一一家标准化达标单位,在6月的安全月检查中还获得了第一名。这是京新高速内蒙古境内建设中,唯一一家内蒙古自己的路桥公司承建的,我们是内蒙古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内蒙古的形象,我们要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这一标段的建设。”临白高速第八合同段项目副经理梁雨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京新高速内蒙古境内项目起点位于京藏高速公路临河互通立交西2.5公里处,与已建的京藏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930.09公里。由内蒙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临河至白疙瘩段全长14.4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全幅段路基宽26.0米。

  由于京新高速临河至白疙瘩段位于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在施工中不仅要与这两个盟市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还要与当地的农牧民做好工作。据介绍,这一带生长着的冬青树与恐龙同一年代,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了不破坏当地草场,保护生态环境,临白线第八合同段内采用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施工。

  自治区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临白高速第八合同段项目经理李小丰介绍,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段(巴彦淖尔境内)总投资4.929亿元,截至目前,主线施工便道已经全部贯通,预计2016年11月1日,京新高速临河至白疙瘩段将实现通车。

  “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第六条放射线的一部分,也是自治区高速公路网‘8横9纵8支8环线’第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京新高速全长2540公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建设项目,对促进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以及推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条公路贯通后,将开辟一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北部沿边快捷出海通道。”李小丰说。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