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擦亮现代煤化工这张名片
编者按
2015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5大任务展开。这是第一次站在“新常态”的角度对全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也是对中国全面实现公平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部署。
面对“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自治区经济发展如何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咬住发展不放松,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把“进”的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推动“稳”和“进”相互促进,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取得新成效。
为此,本报策划了“新常态新亮点我区重点产业发展系列报道”10篇,深入报道我区在新常态下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今天推出首篇。
这是一个让胡凤山刻骨铭心的月份——2015年1月,他所在企业的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庆华煤焦化三期负压脱苯装置正式投入使用,以此为标志,他的企业真正跨入现代煤化工发展序列。
作为一名来自宁夏的职业经理人,胡凤山已在内蒙古煤化工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这10年,他经历了焦炭价格由每吨几千元到几百元的阵痛与考验。
“焦炭市价跌到每吨千元以下时,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对于胡凤山而言,那种考验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转行?还是转变发展方式?是胡凤山当时最为纠结的选择。
恰逢其时,内蒙古提出了“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于是胡凤山咬牙选择了“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短短几年,庆华煤制甲醇制芳烃、煤焦油加氢等精细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一举扭亏为盈。
这仅是内蒙古挺进现代煤化工的样本之一。当我们以探寻的眼光,仔细梳理这一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时,一种感慨油然而生:
现代煤化工,是内蒙古当之无愧的产业名片,擦亮这张名片,对内蒙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意义重大。
改变格局:产业崛起令人称奇
“真的不可思议!”
重新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鄂尔多斯,在煤化工企业当了多年技术总监的张永锋惊讶了:这里竟然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煤制油循环经济产业链。
更让他称奇的是,欠发达的内蒙古,也竟然在短短几年间冒出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一个大产业——现代煤化工。
“这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足以改变内蒙古的产业发展格局,用任何词汇来点赞它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不为过。”张永锋说。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
进入2013年以来,为了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内蒙古从未停止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脚步。
这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产业抱负,来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打造经济发展亮丽风景线的内蒙古抉择:
“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主动适应新常态。”
“把资源型产业发展重点放在转化增值上。”
……
回顾,总能引发我们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深入思考。正是这充满转型色彩的抉择,才托起内蒙古现代煤化工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时至今日,以现代煤化工为主导的我区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制造”走向世界的名片:
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国家五大示范性工程全部在内蒙古落地,揭开了内蒙古昂首阔步迈入资源转化增值时代的新篇章;
100多项煤化工专利技术、2个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工程中心,成为内蒙古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技术保障;
世界首个煤直接液化装置、世界首套乙二醇装置在我区的正式投运,国内首个煤间接液化项目、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首个170万吨煤制尿素项目在我区的落地投产,为“内蒙古工业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我区目前已拿到了新建280亿立方米煤制气、300万吨煤制烯烃、200万吨煤制乙二醇、700万吨煤制油、1500万吨煤制尿素等项目的路条……项目投产后,我区煤化工产业将衍生出百余种产品,内蒙古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项目全部投产后,全区原煤就地转化率将达到50%以上,可直接提供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约4000亿元以上的GDP增长,内蒙古也将迎来新型工业化的新一轮发展浪潮。”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说。
显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尽管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内蒙古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