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大杨树遭剥皮 令城市文明蒙羞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7 12:1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画里话外

  文/鹰远 画/沈海涛

  6月份,呼和浩特市学苑东街大量白杨树被剥皮,一女子深夜砍树皮时被抓了现行。本报曾陆续刊发消息,对此事进行了报道。7月22日,记者在呼伦南路采访时发现,剥树皮现象又出现了。记者数了一下,从十字路口开始,往北约200米的范围内,共有9棵大杨树的部分树皮被剥掉。(7月23日《北方新报》)

  9棵大杨树的部分树皮被剥掉,以及近来《北方新报》报道的砍树皮、在树身上刻字等现象,令人气愤。而这种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更与社会文明格格不入,更让城市文明蒙了羞。

  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结合树木本身特点来看,树皮就是树木的皮肤,不仅可以供给营养,保护树木,还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检测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然而,一些不文明的人,将成年大树的皮剥掉、在树身刻字,既损害了公共物品,又伤害了大家观赏的心,若不刹住此风,失去的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那宝贵的公德之心。

  笔者认为,无论是砍树皮,还是在树木上刻字,不仅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还要进行一定的处罚。毕竟,社会治理需要突出法律制度措施,不损害公物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另外,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保护树木的教育宣传,同时对于一些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发现砍树皮等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处罚,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