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放歌在长调民歌之乡

放歌在长调民歌之乡

——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成果展示活动侧记

歌手祭祀歌魂敖包。

巴尔虎草原上的新生代长调歌手。

颁奖晚会上的舞蹈表演。

新左旗旗委书记银山(中)和相关专家交流长调的传承保护工作。

从80多岁到8岁的选手汇聚一堂,展示着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与发展。

为本届长调优秀传承人选拔赛职业组一等奖获得者格日勒赛汗(右)颁奖。

  草原有多么辽阔,牧歌就有多么悠长;美丽的巴尔虎草原,是牧歌飘起飘落的地方。

  7月26日至28日,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在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新巴尔虎左旗如期举办。草原上的人们,着节日盛装迎来了这场文化盛典。

  26日上午,在濛濛细雨中,参加活动的嘉宾、学者和优秀传承人参选歌手,来到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在由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代宗师、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提议修建的歌魂敖包前,祭敖包、咏长调,用庄重的仪式拉开了展示活动的帷幕。

  在为期3天的展示活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蒙古族长调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来自全区各盟市的80组歌手放歌巴尔虎草原,参选蒙古族长调民歌优秀传承人。

   87岁的础鲁,能演唱100多首蒙古族长调

  呼伦贝尔草原是巴尔虎长调民歌的故乡。天籁般的巴尔虎长调,早在1955年就曾登上世界级的音乐殿堂。当时,青年女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在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一曲高亢悠远的长调《辽阔的草原》,艺压群芳,震惊四座,为新中国摘取了一枚世界歌坛的金质奖章。

  在巴尔虎草原上,长调民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它更加深深地融入了牧民的生产生活和血脉之中。如今,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几乎人人都是草原牧歌的歌者。

  来自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嘎拉布尔嘎查的础鲁,是这次参选蒙古族长调民歌优秀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歌手。

  当87岁的础鲁老人走上舞台,一曲悠扬的《额日和哲格日都》(译为《宠爱的棕色马》),让观众精神为之一振:舞台上,础鲁不再是一位龙钟的老太,而是长调在民众间强大生命力的化身。

  这是础鲁第一次登上舞台,面对着400多名观众倾情演唱。她说,能够获奖她当然很高兴,但获不获奖对她来说并不重要。能够演唱长调《额日和哲格日都》的没有几个人了,她就是想把父亲教给她的这首优美的民歌,借这方舞台展示给大家,让这首古老的长调民歌能够传承下去。

  出生在巴尔虎草原的础鲁,从小就跟着父学唱长调。

  13岁时,在一次送亲的聚会上,础鲁演唱的《额日和哲格日都》,赢得了乡亲们的阵阵掌声。这一幕,深深地定格在础鲁的记忆之中。这之后的岁月里,础鲁出嫁、生子,繁重的生产、生活重担,都没有磨灭她对长调民歌的喜爱。从乡亲们身上传承、听收音机学唱,础鲁说,多年生活中的积累,她能演唱100多首蒙古族长调。

  今年春天,础鲁老人从收音机里知道,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一个“寻找原生态民歌”的栏目,就找来了在旗乌兰牧骑工作的外孙,用手机录下了自己演唱《额日和哲格日都》的小视频。这之后,外孙又动员础鲁老人参加了在旗里举办的这次长调民歌优秀传承人选拔活动。

  26日晚,华灯初上。在巴尔虎影剧院,础鲁老人凭借长调《额日和哲格日都》,赢得了优秀传承人复选老年组优秀奖。

   34岁的乌云苏都,将长调唱到世界各地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兰牧骑的长调独唱演员乌云苏都,在这次优秀传承人选拔活动中荣获了专业组二等奖。这位34岁的青年歌手,现场为观众和评委们演绎了鄂尔多斯经典长调《六十棵榆树》。

  “远望着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呦,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远望见青烟缭绕的吉仁希布尔呦,东西两面的风水都让它独占了呀……”古朴、苍劲、旷远的鄂尔多斯长调,将人们带入天、地、人完美融合的辽阔草原。

  翻看乌云苏都的简历,星光耀眼:央视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原生态民歌多声部组金奖、内蒙古第二届长调大赛第一名、首届八省区鄂尔多斯民歌大奖赛长调组金奖、法国图布尔第36届国际合唱大赛自由组合银奖、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

  曾经出访过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挪威、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乌云苏都,对在草原小城阿木古郎镇举办的这次优秀传承人选拔赛印象深刻:新左旗文化底蕴深厚,人也朴实厚道。在剧场演出,就可以看出人们对长调民歌的热情和素养——观众很少有中途离席的,大家都在静静地倾听。演员们听到的,只有观众热烈的掌声。

  乌云苏都认为,通过这次选拔活动,她把自己家乡的经典长调展示给了观众,也从其他歌手们的演唱中,体验到了不同地区长调民歌的魅力。现在,在她的家乡,会唱长调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人传唱长调了。多开展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对长调民歌的传承大有裨益。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